时间:2019-05-19 点击: 次 来源:中国动物保健 作者:林晚忠 - 小 + 大
摘要:动物产地检疫是有效防控动物疫病传播和蔓延扩散的主要措施,也是一项维护养殖业和环境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工作。基于笔者在基层从事动物产地检疫工作三十多年,本文对当前基层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的存在问题和困难进行了简要论述,提出一些建议,以期更好地推进本地区的动物产地检疫工作水平。 基层动物产地检疫工作是整个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从源头上及时发现、扑杀、控制动物疫病传播扩散的有效手段和重要措施,也是有效防止染疫动物及其产品进入流通环节,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和人们吃上“放心肉”的基础和前提。多年来,惠安县政府部门重视动物防疫工作,积极探索防疫员队伍管理模式防止病死猪进入流通环节,抓好动物产地检疫工作。但当前基层动物产地检疫工作中仍存在如检疫人员素质亟待提高、检疫操作不规范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动物防疫工作效果,必须尽快加以解决 。 1 动物产地检疫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农村散养量多、分布广,产地检疫工作难度大 当前基层动物产地检疫受检者主要是生猪,由于紫山镇地处惠安西部,规模养殖程度低,养殖 250 头以上的小型规模场没有一家,大都是一些二三十头的散养户,且分散全镇各个角落,高峰期养殖量达 100 多家近 2 万头,有的在山中,有的在村边,养殖地域交通便利程度不一;加上因养殖出栏的次数多、分散、无时间限制等因素影响,养殖户报检制度执行程度不一等,增大了动物产地检疫的难度 。 1.2 检疫人员专业素质不高,技能有待提高 当前紫山镇只有 1 名官方兽医人员,产地检疫工作主要依靠劳务派遣招聘的 4 位协检人员实施。检疫队伍人少、素质参差不齐,有的是依靠传统“师傅带徒弟”的模式传授相关知识与技能,有的则没有经过畜牧兽医方面的知识专业培训,缺乏基层动物疫病防控实践经验,使得当前整支动物检疫队伍的人员兽医知识与技术水平普遍不高,对各类动物疫病认识不足。且存在一人负责几个村的情况,任务重、待遇不高,每月工资不足 2,500 元,使其工作积极性大幅降低。 1.3 个别检疫人员认识不到位,产地检疫操作过程不规范 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可以说是一种高危工种,主要表现在专业危害、工作危险和社会责任等方面 。由于产地检疫工作面广、量大,所以个别协检人员对产地检疫工作重视不够,认为防控疫病作用不大,又不能收费,还得倒贴车油费,往往马虎应付,不及时开展产地检疫;在检疫中没有借助体温计、听诊器等检疫工具,没有按操作程序规范检疫,没有了解生产、免疫、消毒、无害化处理等情况,借助养殖环境的判断能力差,判断依据单一,工作流于形式。 1.4 养殖户申报产地检疫意识不强 产地检疫作为《动物防疫法》具体和基本的要求,对养殖者和当地养殖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但笔者所在镇农村养殖场大多为散养户,他们并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缺乏对各类新疫病的危害性认识,对产地检疫意识不强,再加上农村养殖户受“重养轻防”、“轻防重治”的传统落后养殖思想制约,使其不愿为没有患病的动物预防接种,更不愿意申报动物产地检疫,无形中增加了各类动物疫病传播的几率与风险,给基层养殖安全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 2 对策与建议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近期我国发生了非洲猪瘟疫情以来,肉食品安全更是成为社会广泛关注和重视的热点问题。 动物产地检疫作为《动物防疫法》的具体和基本要求,是对广大养殖业者和消费者的负责。笔者从自身检疫经历的角度,对当前产地检疫工作提出一些建议,期望更好地推进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的良性发展。 2.1 加强宣传,增强对动物产地检疫的社会作用认识 众所周知,基层动物防疫作用至关重要,但也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因此,应加强对法律法规等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动物防疫工作的认识及养殖户的科学防疫意识和自觉性。开展好动物产地检疫,不仅可及时发现并将动物疫病控制在养殖场内;而且通过检疫及时有效地切断运输、屠宰、加工等环节,将动物疫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控制在本地,防止病畜流出,疫病蔓延;还可及时发现危害公共卫生安全的迹象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将其消除,防止人畜共患疫病的流行等。 |
上一篇:如何整体推进动物产地检疫工作?
下一篇: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及要点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