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10-20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佚名 - 小 + 大
种猪场作为生猪产业的源头,其健康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下游商品猪场的生产安全与效益。在当前疫病复杂的背景下,构建坚实的生物安全体系已成为种猪场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其中,彻底的清洗消毒、严格的引种管理及创新的网格化管理,共同构成了这一体系的三大核心支柱。 一、清洗消毒:阻断病原传播的根本性措施 清洗消毒是生物安全中最基础、最关键的环节,其核心在于将可见的有机物清除与不可见的病原微生物杀灭相结合。 1.科学的清洗消毒流程 清空与预处理:实施严格的"全进全出"管理模式,确保猪舍完全清空。移除所有可移动设备,对粪便、饲料残渣等有机物进行彻底清除。使用低压水进行预湿,浸泡12小时以上,使附着物软化。 高压清洗与去污:采用高压热水(70-80℃)配合清洁剂进行全方位清洗,特别注意料槽、漏粪地板、饮水器等卫生死角的清洁。清洗标准以达到表面无可见污染物为准。 消毒剂选择与应用:根据目标病原选择高效消毒剂。推荐使用过硫酸氢钾复合物(对非洲猪瘟病毒有效)、醛类消毒剂等。严格按照说明书配比,确保有效浓度,采用喷雾消毒确保所有表面均匀湿润。 干燥与空舍:消毒后保持通风干燥,空舍期不少于7天。干燥本身就是最好的消毒方式之一,能有效破坏病原微生物的生存环境。 2.消毒效果验证 建立消毒效果评估机制,通过ATP生物荧光检测、细菌培养等方法定期验证消毒效果,确保消毒工作切实有效。 二、引种管理:防控外来风险的关键关卡 引种是种猪场最大的生物安全风险之一,必须建立严格的管理体系。 1.引种前的精心准备 供种场评估:建立严格的供种场评估标准,包括疫病监测报告、生物安全等级、饲养管理水平等。优先选择健康状况清楚、生物安全水平高的种猪场。 隔离舍准备:设立独立隔离舍,距离生产区至少100米以上。引种前完成彻底的清洗消毒和效果验证,配备独立的饲养管理工具。 2.隔离驯化的科学实施 隔离期管理:执行严格的45天隔离制度。前30天为封闭隔离期,严禁与场内其他猪群接触;后15天为驯化期,通过本场粪便、血清等材料进行免疫驯化。 健康监测:隔离期间每日进行健康巡查,定期采集血样、唾液等进行主要疫病监测,确保引进种猪健康安全。 渐进式混群:驯化结束后,采取渐进式混群策略,先让小群猪只接触,观察无异常后再进行全群合并。 三、网格化管理:精细化管理的创新实践 网格化管理是将猪场物理空间和管理责任进行细化分区的新型管理模式。 1.科学分区规划 红黄绿三级分区:红色区域为高风险区(如引种隔离区、病死猪处理区),黄色区域为缓冲过渡区(如物资消毒通道、人员隔离区),绿色区域为洁净核心区(如配怀舍、产房)。 单向流动设计:建立严格的人员、物资、猪只单向流动路线,确保从洁净区向污染区的不可逆流动。 |
上一篇:育肥猪常用抗生素之休药期
下一篇:没有了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