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产品安全 > 安全生产 > 文章

牛场生物安全控制技术

时间:2024-06-11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佚名 - 小 + 大

生物安全是控制牛场疫病传入与发生的重要手段,也是养牛业提质增效和健康发展的基础,更是推动吉林省“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工程的重要技术措施。牛场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做好以下几项生物安全控制工作,对防范疫病是十分必要的。

(一)加强牛场建设与舍内环境控制管理

1.牛场选址与建设要符合国家和地方政策规定。

牛场场址选择除了符合国家和地方国土政策规定之外,还要符合环境保护要求。选址和建设基本要求是:背风向阳,地势干燥,交通便利,能够满足运输车辆通行需要;远离河流,远离学校、城镇、居民区和公共场所,远离牛场、动物医院、动物交易市场和屠宰场;通信便利,有可连接互联网络;场内电力供应有保障;水源充足、干净,达到饮用水标准。

场区周围要设立防疫隔离带。防疫隔离带可以是围墙、防风林、灌木、防疫沟或其他物理隔离形式,切断人员、车辆随意进入场区。

2.做好场内布局规划和制度建设

(1)科学规划养殖功能区。牛场布局应执行独立分区设计原则,道路设计应避免净道和污道交叉或重叠,场内至少应设立生产区、生活区、生产配套区。①生产区应位于下风向,一般应包括犊牛保育间、育肥牛饲养间、孕期母牛饲养间、配种间(人工授精间)等;②生产配套区包括但不限于饲料加工间、原料间、隔离区和无害化处理区;③生活区要位于上风向。在设计和建设牛舍时,不仅要考虑生产工艺流程,还要根据本地气候,做好犊牛御寒保暖工作,搞好舍内卫生,严控环境温湿度等,给犊牛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环境。

(2)建立养殖管理制度。规模化牛场应重点围绕疫病监测、免疫、引种、消毒、生产、无害化处理等建立场内管理制度。一是要围绕国家强免病种和本地流行病种制定免疫制度,明确免疫程序、免疫操作、疫苗使用管理等具体要求。二是要围绕引种和场区消毒要建立管理制度。明确引种程序和相关要求。对生产和生活区要建立严格的清洁消毒制度,做到定期消毒。出栏后牛舍要彻底打扫清洗,严格消毒,空栏1周后,再调入新群。种牛舍、配种舍、妊娠舍和产房应循环周转,且每次转群前要进行严格消毒。三是要建立疫病监测和病死牛处理制度。规模化牛场应围绕重大疫病和地区重点流行疫病建立预防性监测和免疫抗体监测制度,根据检测结果制定相关应对措施。有条件的场子可拟定监测程序,没有条件的可在冬春交替时和夏秋季各开展一次检测,根据病原和抗体检测结果确定免疫、净化、淘汰等防控措施。病死牛要及时清运和无害化处理。

3.牛舍内部环境控制

(1)温度。通常情况下牛课通过自身的体温调节保持最适的体温范围以适应外界的环境。不同生理阶段的肉牛对环境温度的要求有较大差异,犊牛适宜生长温度为13-25摄氏度,生产环境温度大于等于5摄氏度,最高不要超出32摄氏度,育肥牛适宜生长温度为4-20摄氏度,生产环境温度一般应大于等于-10摄氏度,最高不要超出32摄氏度,育肥阉牛适宜生长温度为10-20摄氏度,生产环境温度大于等于-10摄氏度,不高于30摄氏度。

(2)湿度。一般湿度愈大,牛体温调节范围愈小。肉牛对湿度的适应范围为50-90%,较适宜范围50-70%,牛舍内的空气湿度不宜超过85%。

(3)通风。在任何季节均要保持通风换气。通常以空气卫生状况为指标进行通风换气,消除舍内的有害气体。除通风外,还应及时清污。

(4)光照。一般建议自然采光,进入牛舍的光分直射和散射两种,夏季应避免直射光,以防增加舍温,冬季为保持牛床干燥,应使直射光射到牛床。进入牛舍的光受屋顶、墙壁、门、窗,玻璃等影响,强度远比舍外少,所以场区饲养在密闭牛舍内的牛群,生产性能往往较低。

(二)加强兽医卫生管理

1.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牛场兽医人员要积极掌握国内外动物疫情动态,搞好本场的疫病监测工作,结合当地牛病的流行趋势和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免疫程序,严防场内发生传染病。

上一篇:四川大邑:试点绿色种养循环模式 农产品质“升”量“高”

下一篇:推进生猪养殖减抗行动的思考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