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产品安全 > 安全生产 > 文章

畜禽产品常见兽药残留的危害及应对措施

时间:2021-01-14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佚名 - 小 + 大

一、畜禽产品中常见兽药残留

1.1、抗生素类药物残留

世界上近80%的抗生素类药物应用于动物,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以及促进生长。由于我国抗生素的价格低廉且监管不力,普遍存在不合理使用现象,导致其在肉类、蛋、奶等食品中有所残留。当残留抗生素的动物性食品被人体摄入后可能引起各种毒副作用,如变态反应、肝毒性、生殖系统紊乱,甚至导致组织器官癌变。

1.2、抗寄生虫类药物残留

寄生虫对人类和动物的危害均较为严重,其在宿主细胞、组织或腔道内寄生,可引起一系列的损伤,例如夺取营养导致宿主贫血、对宿主的组织和器官产生机械性损伤、引发毒性反应等。但目前对寄生虫病的治疗仍主要为药物治疗,因此抗寄生虫类药物残留比较普遍。

1.3、促生长类药物残留

促生长类药物常以药物型饲料添加剂的形式应用于畜禽养殖,具有抑菌防病、驱虫、提高饲料养分利用率、促进动物生长和生产等作用,因此一些养殖者为缩短饲养周期,提高出栏率,以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而违规超量使用或滥用药物型饲料添加剂,使其在畜禽产品中残留,导致人产生代谢紊乱、中毒反应和激素样作用等。

1.4、非甾体类抗炎药残留

非甾体抗炎药被广泛用于治疗动物炎症、疼痛和呼吸系统疾病等。它们同样可用于改善动物的生产,其次要的药理作用可提高肉质。但给药后,这些药物可与血浆蛋白结合,通过组织和体液吸收和分布,并排出体外。非甾体抗炎药也经常用于治疗猪和奶牛的乳腺炎,残留物通过牛奶排出。因此,只有极少数的非甾体类抗炎药被批准用于奶牛。

二、 减少兽药残留的应对措施

2.1、完善兽药残留监管体系

健全兽药生产经营的法律法规,制定并实施兽药残留控制方案,完善兽药残留监管和检测标准体系,加强检测机构能力建设,优化检测仪器设备,提高检测效率;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定期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提升检测技能。

2.2、加强宣传教育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广泛宣传兽药残留相关知识,并定期组织科技人员以科普理论知识、实地指导技术等方式向广大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和养殖户进行专业培训,增强科学用药意识,规范用药行为。建议划分科技人员负责技术指导的区域,并定期汇报工作情况,切实解决问题,杜绝流于形式。

2.3、积极研发并推广应用新型饲料添加剂

随着人们对动物性食品质量的要求逐步提高,新型饲料添加剂将取代抗生素在畜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现阶段新型饲料添加剂主要有中兽药饲料添加剂、酶制剂、微生态制剂、矿物质、酸化剂和低聚糖等,不仅具有无残留、毒副作用小、不易产生耐药性、功能多样性等优点,还可增强动物机体免疫功能,提高动物生产性能。为推广新型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应改进生产技术,开发出安全高效、性能稳定、成本低廉、有效成分和添加剂量明确、适口性好的新型饲料添加剂。

2.4、积极研发新型兽药。

近几年抗生素使用量虽然逐年降低,但在全部兽药中的比例高居不下,仍然在畜牧养殖业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第一,根据疫病流行情况,开发并应用疫苗,按照免疫程序进行接种,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减少兽药的使用。第二,利用先进的生物医药技术将抗生素进行优化改良,增强药效,降低使用量和毒性作用。例如,纳米微囊化剂型具有可控缓释、降低毒性、提高稳定性等传统微囊化剂型的优点,还具有更好的靶标渗透性,可有效提高药物利用率,减少药物残留。第三,加快中兽药产业的发展。应用现代医药学生物科学技术对中兽药的药理、毒理及作用机理进行研究,寻找药效物质基础和质量标志物,使其活性成分的有效性、安全性得到客观、直接的确认。同时要研究中兽药的生产工艺、质量标准控制与规范化的临床防治效果评价等,以确认中兽药产品的确切防治效果、质量稳定可靠、安全有效、使用方便与便于推广应用。

2.5、大力倡导绿色养殖技术

随着国民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动物性食品质量安全的高度重视,大力推广集约化绿色养殖技术将成为未来养殖业的发展趋势,其不仅可提高动物的抗病能力,减少兽药使用和残留,还可提高动物性食品的品质,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由此可见,随着我国对兽药残留问题的重视,逐步完善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兽药残留监管体系,只有进一步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才能加快推进无残留、无污染、安全优质的动物性产品市场化。

上一篇:猪场复产如何做好生物安全措施

下一篇:浅析鸡孵化场的生物安全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