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30 点击: 次 来源:影子科技 作者:佚名 - 小 + 大
除了消息灵通,猪经纪还要能承担风险。 由于猪是按体重计费,收猪时,得格外注意养殖户是不是多喂食、多喂水了;还得检查猪有没有疫病,要是收猪时没发现,出了养殖户门到了屠宰场,一旦兽医判定检疫不合格,不准这头猪进入市场,这损失全部由猪经纪承担。另外,当长距离调运生猪时,路上发生的一切风险(例如猪死了、运猪车被扣押等),造成的损失也是全部由猪经纪来承担。因而不胆大心细,也干不好一个猪经纪。 过去猪多的时候,猪经纪是被养殖户拉着求着上门来收猪,猪经纪对于“猪价”拥有很大的议价权。 现在由于非洲猪瘟疫情,生猪存栏少了一大半,猪经纪和养殖户的地位马上颠倒。 临沭县青云镇一位猪经纪表示,生猪存栏量少,猪经纪之间抢猪的事屡有发生。“一天,我提前一天和一家养猪场谈好了价格,约定第二天早上来拉猪。可早上去时发现,预定好并且作好记号的猪没了。一位莒南县的经纪人出的价比我每斤高2毛,猪场提前把猪卖了。” 看来如今的猪市现状,也让“无所不能”的猪经纪犯难了。 3、中游的屠宰场和肉贩 如果把我国的生猪交易链分为上、中、下游,那么上游就是养殖户和猪经纪,承担着养猪和收猪的角色;中游是屠宰场,承担着屠宰的角色;下游就是菜市场、超市和你和我这样的猪肉消费者。肉贩则连接着中游和下游,负责把肉从屠宰场运往菜市场、商超等。 对于屠宰场而言,大部分情况下它只负责屠宰,从每头猪身上抽取一定比例的“代宰费”。在这个从“生猪”变“猪肉”的过程中,主角是猪经纪和肉贩。 由于中国人喜爱食用“热鲜肉”,每天大约凌晨1点半,屠宰场开工了。在屠宰场旁边的生猪交易所,猪经纪和肉贩则火热地进行谈判和交易。 肉贩首先从群猪中选一头,然后和猪经纪谈好价格和猪肉斤两,双方谈判好后,屠宰场给这头猪打烙印然后宰杀,在宰杀结束后,肉贩确认自己的白条肉(也就是剖成两半的猪)和内脏,然后按之前商议好的价格付钱给猪经纪。 如今生猪供应不足,很多肉贩能在屠宰场挑到一头猪,就是很幸福的事了。 这个看似正常的过程有时也会发生意外。猪经纪担心的就是在猪宰杀后,兽医过来检查发现猪有问题,不允许对外销售。肉贩担心的则是“看走眼”,有时候感觉自己挑了一头好猪,结果宰杀完后发现瘦肉率不高,比一般的猪出的肉少很多,那么这一天就白忙活了。 这样热热闹闹的交易会持续到凌晨6点半,屠宰场收工,肉贩则带着猪白条和内脏,送到菜市场去。早上,人们赶早集,就可以在菜市场和超市买到这些新鲜宰杀的热乎猪肉了。 结语 非瘟疫情爆发前,我国猪肉买卖大部分就是这样通过养殖户、猪经纪、肉贩之间的谈判进行交易的。从猪场到餐桌,生猪的交易链条冗长,信息不透明,尤其是在运输流通环节,存在很多监管漏洞,因而在非瘟疫情发生初期难以有效控制运输,导致疫情大规模爆发。 疫情爆发后,我们才逐渐洞悉其中存在的乱象:养殖户可能瞒报死猪头数、猪经纪可能违规调运疑似病猪、基层兽医虚假开检疫票……种种问题不一而足。同时政府也意识到,依赖乡镇兽医站搜集数据,录入政府系统,定期上报生猪养殖数据的传统方式,是滞后且低效的,无法在非瘟疫情扩散的风险面前有效遏制这些乱象。 不过这一切也正在发生改变。10月30日,中南六省(区)试点区外活猪禁入,这是国家下定决心管控生猪调运,推动生猪养殖业转型的第一步,另外国家也在积极探索通过规范化耳标编码管理,提高生猪可追溯性。 相信不久的将来,这些乱象一定会得到很好的整治,消费者一定能吃上“健康安全美味”的放心肉。 |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