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10-06 点击: 次 来源:猪业科学 作者:佚名 - 小 + 大
2.2 优化养猪生产工艺,尽量减少物资、人员和猪群流动 2.2.1 实施批次化生产管理 批次化生产不仅有利于均衡、有序、满负荷的生产管理,提高劳动生产力和员工乐业度,改善猪场总体经济效益,而且从生物安全的角度看,能够减少猪群流动频率,有利于生物安全和疾病防控。特别是在智能化设备普及的情况下,批次化生产管理更易高效实现,构建智能化的生物安全体系,能够有效防止或阻断病原体(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侵入猪群,保证猪场生物安全和猪群健康。通过猪场数字化管理,可避免人为操作错误,有效保证猪生产记录的准确性,实时监测猪生产状况,提升母猪批次化生产各阶段信息管理能力,并能早期发现疫情,远程精准监控猪生产各阶段各关键环节和各个猪群,有效提高猪场管理水平,对猪生产降本增效至关重要。 2.2.2 母猪采用闭锁繁育模式 种猪更新是母猪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补充后备猪的来源分为两种,场外引种和本场培育,很多规模猪场对自身育种能力没有信心,选择持续性从外引种。然而,从场外引种潜在的隐患也是构成生物安全的因素之一,稍有不慎就可能满盘皆输。因此,从高强度生物安全防控视角看,楼房猪场母猪最好采用闭锁繁育模式,实现后备母猪内部供应,一次引种之后不再需要外来引种,大大减少外来病毒的入侵机率。 2.3 应用智能化养殖设备和数字化管理,尽量减少人员流动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养殖业的深度融合,大量智能化养殖设备进入猪舍,目前,猪生产的各个阶段都可不同程度地实现智能化生产和数字化管理,大大提高猪群健康水平和养殖生产效益。如智能化环境控制系统的应用,为猪生长发育提供舒适的环境条件,通过智能化管理猪舍空气质量,降低猪疾病发生率。智能化精准饲喂系统的应用,为猪只个体量身定制营养需求,可以真正做到为猪所需,准确调控膘情,促进猪只个体健康水平。智能巡检机器人可实现对猪舍24 h不间断巡视,采集猪只个体温度、采食、运动甚至声音信息,大大降低了传统人工巡栏工作量,减少了人员在猪舍的流动,降低了疾病传播风险。实施空气净化和除臭系统等,减少空气污染,改善环境,减少疾病传播。 2.4 建立高强度的生物安全管理程序 为了预防猪场疾病的传播,内部猪场应建立高强度的生物安全管理程序,在种猪、精液、人员、饲料、车辆等多个环节严格把关,增强员工生物安全意识,给猪群营造出安全健康的环境。 2.4.1 实行严格的隔离制度 进猪场前,每个人都必须在猪场规定区域先隔离三天,猪场应为员工提供食宿,在公寓中的员工活动应始终受到严格控制。规定的隔离时间结束后,隔离人员才能离开隔离点,穿猪场提供的隔离服,乘坐内部专门车辆(已清洗和高温消毒)去往猪舍。 2.4.2 实行严格的人员和物资洗消程序 以扬翔楼房猪舍人员和物资生物安全管理程序为例,在传统人员洗消三段式基础上,通过加装智能设备将人员洗消过程数据化、在线化,从而降低携带病毒进猪场的风险,做到有效切断病原传播途径(图1),此洗消过程严格按照程序执行,未按规定动作操作或洗消时间不够,不能进入下一个区域。任何需要进入猪场内部的物资都必须经过清洗、消毒和隔离的程序后,才能使用。尤其是进入猪舍的物资。进入猪舍的物资实行A、B门开启与关闭消毒程序,A门打开后进行物资消毒,按规定消毒完成后,自动开启B门,A门无法开启,通过这种消毒程序,保证了进入猪舍的物资安全(图2)。 |
上一篇:楼房养猪的生物安全关键点
下一篇:没有了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