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产品安全 > 安全生产 > 文章

河南兽医科技特派员火速救“场”记

时间:2025-04-08    点击: 次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报    作者:章勇 - 小 + 大

2月下旬,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的两个养殖场相继拉响了疫情警报。

在隆古乡冯楼村的冯楼养殖专业合作社鹅场,多批雏鹅食欲全无,腹泻不止,死亡率急剧上升,养殖户心急如焚。

接到求助信号后,河南省科技特派员、信阳市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的正高级兽医师马超锋与河南农业大学副教授李俊强火速奔赴现场。在鹅场,他们凭借丰富的经验,通过细致的临床观察与剖检,并结合实验室RT-PCR检测结果,最终确诊为小鹅瘟病毒感染。这种病毒属于细小病毒科,专挑3-20日龄的雏鹅下手,发病率与死亡率均极高。

仲春时节,天气转暖,但气温起伏不定,畜禽的抵抗力随之减弱,感染风险陡增,动物疫情也进入了高发期。针对疫情特点,特派员团队迅速制定防控方案:为发病鹅群紧急注射药物;全场实施“全进全出”制度,用2%氢氧化钠对空置鹅舍进行彻底消毒;为同批次未发病雏鹅紧急接种疫苗,筑起免疫屏障;同时加强生物安全管理,严格控制人员车辆流动,对种蛋入孵前采用甲醛熏蒸消毒。

经过4天的紧张处置,鹅场的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雏鹅死亡率显著下降。技术人员还同步开展了饲养管理培训,指导鹅场建立定期抗体监测制度,优化育雏舍温湿度控制参数。如今,治愈雏鹅已恢复正常采食饮水,精神焕发。据估算,此次技术服务为养殖户挽回了数万元的经济损失。

鹅场危机刚解,相距不到6公里的魏岗乡余店村,河南诺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肉牛场又突发疫情。存栏的200余头架子牛中,部分出现精神萎靡、持续性腹泻、体温升高等症状,部分病牛口腔黏膜还出现溃疡,严重影响正常生产。

得知情况后,特派员团队再次出击。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剖检,并进行实验室荧光定量PCR检测后,确诊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感染。这种病毒属于黄病毒科,可引发急性出血性肠炎、免疫抑制等多系统损害。

针对疫情特点,特派员团队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对发病牛群实施“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采用干扰素联合广谱抗生素控制继发感染;全场牛只紧急接种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灭活疫苗,建立群体免疫屏障;对圈舍及用具使用过硫酸氢钾复合盐进行彻底消毒,强化生物安全措施;调整日粮配方,添加益生菌和电解质,增强牛群抗病能力。

经过处置,牛场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腹泻症状明显缓解。技术人员还同步开展了员工培训,指导建立定期病原监测制度,优化引种检疫流程。截至记者发稿时,首批康复牛已恢复正常反刍,采食量回升至发病前水平。

“春季疫情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气温升高加速病毒、细菌繁殖,如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和小鹅瘟病毒,在温暖环境中传播能力增强。”马超锋提醒养殖户注意:春季温度湿度增加利于病原存活,且动物活动频繁,增加接触传播机会。春季引种、转群等生产活动增多,若检疫或管理不当,易引发疫情扩散。

据了解,河南省科技特派员由河南省科技厅选派,市科技局统筹管理,签订服务协议并定期考核。政府提供专项经费支持,包括交通、住宿等补贴。可以说,科技特派员的出诊对于养殖户来说是“义务”的,政府通过制度化保障和补贴予以支持,解决了养殖户的后顾之忧。

动物疫情的发生难以预测,通常在春秋换季、温度变化较大的时期多发。马超锋介绍,在日常工作中,他们需定期走访服务对象,开展科技服务、技术推广、技术培训、监测预警等工作。结合突发疫情处置,具体工作因季节和需求而波动。具体来说,科技特派员会每月至少走访各个服务养殖场1次,突发疫情时则随叫随到,出诊频次根据养殖户需求而定。

近年来,河南省通过实施“五个一”工程、分级选派、精准服务、政策激励和动态管理,构建了“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的长效机制,将科技特派员制度深度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了科技资源与农村需求的高效对接。2023年,河南省的典型经验曾获得中办、国办的通报表扬,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借鉴。

上一篇:告别传统养殖困境,解锁环保高效新玩法

下一篇:没有了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