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2-24 点击: 次 来源:抗非大家谈 作者:王直夫 - 小 + 大
众所周知,冬季是所有病毒(包括人类新冠肺炎病毒)活跃、容易传播、难以防控、危害最大的季节。无论是集团规模化猪场还是中小散户猪场都同样面临着非洲猪瘟以及蓝耳病、伪狂犬病、口蹄疫、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和轮状病毒以及流感等病毒性疫病的巨大防控压力。养猪人要树立信心,报团取暖,采取措施,科学应对,联防联控,全方位做好猪场生物安全。控制好人、车、猪、物、野生动物的流向流动和流量,加强猪舍内部的环境控制和猪群的饲养管理,减少各种应激,抓好基础免疫和日常保健,注重员工的人性化管理,生物安全意识的提升需常抓不懈,打好组合拳,有效应对非洲猪瘟对我们养猪人的这场冬季大考。 一、对非洲猪瘟的总体印象 非洲猪瘟自2018年8月进入中国以来,对我国养猪业造成了重创和巨大损失。业界同仁的海量报告、国内外大量猪业文献、各种层次的行业会议交流、猪病专家的深度研究,基本形成了我们对非洲猪瘟的总体印象。 1)非洲猪瘟无安全有效的疫苗及特效药可用,检出的野毒株都是基因2型及血清8群,属于强毒株;最近国内有报道称发现了新的自然变异毒株;国内有养猪集团(企业)从猪群中检测出非洲猪瘟病毒单/双基因(MGF360和CD2v)缺失毒株,实际上是人为构建的毒株。一言以蔽之,非洲猪瘟病毒已在中国广泛存在,安家落户。非洲猪瘟疫情的发生和防控已经进入常态化。 2)猪场常用的冻干苗实质上就是活病毒,要求保存在-17℃~-18℃才能保持其有效性。气象预报去年的12月份至今年的2月份,全国范围内会出现极端严寒天气,时时处处天寒地冻,国内的大环境成为保存非洲猪瘟野毒、“疫苗毒”及其它猪病病原的天然“冰箱”。所以说,冬季猪群的各种病毒性疫病高发频发、点状散发、局部呈区域流行,发病率、死亡率和淘汰率远远超过其它三个季节,对我们养猪人来说是个高危季节! 3)非洲猪瘟是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病毒接触不到猪,猪就会安然无恙。非洲猪瘟病毒如同“百岁老人”,是“坐在轮椅上的冷面杀手”,它的传播流行需要借助“腿”和“翅膀”,“腿和翅膀”都是人有意或者无意提供的。所以要控制传染源,消灭污染源,采用各种物理、化学、生物等消毒手段来“打断腿、折断翅膀”,切断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让非洲猪瘟病毒接触不到猪,从而保护了我们的易感动物--猪群(引自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仇华吉研究员的报告)。 4)猪场的位置最好是处于“孤岛”。猪场的选址、布局很重要,但由于受城乡一体化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以及土地规划约束的影响,绝大部分猪场很难做到选址科学、布局合理。这就要求我们对场内要分区分级严格管理,多加物理隔断或者屏障,内部生产实行小单元化管理,以弥补选址、布局不当带来的缺憾。 5)非洲猪瘟病毒的特点:三不怕(不怕冷、不怕脏、不怕咸)和三怕(怕高温、怕干燥、怕强酸强碱)。相对来说,舍内干爽清洁的猪场,非洲猪瘟疫情的发生风险会大大降低。少量非瘟病毒不足以致病,少量为多少?跟毒力和感染途径有关。实验室条件下,强毒经饲喂途径需要104 TCID50才能感染和发病,低于这个剂量就不一定能感染或发病;经饮水途径只需1 TCID50就可感染。另外,感染阈值还跟环境和个体有关。少量非洲猪瘟病毒感染猪不一定发病,病毒数量需要超过感染阈值才能使猪发病,所以说,猪+非洲猪瘟病毒≠非洲猪瘟。猪群健康度和非洲猪瘟的关系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猪群健康度提升,非洲猪瘟的发生率会大大降低(引自仇华吉研究员的报告)。 6)做好环控,加强饲养管理,减少猪群应激。舍内保持合适的温度、湿度、饲养密度、光照度、空气清新度和粉尘浓度;根据猪的繁殖和生长性能的营养需要,分阶段饲喂富含优质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和必需氨基酸的猪饲料;猪群转群、天气变化及注射疫苗前后,饲料、饮水添加电解多维5-7天,可有效降低应激,提高猪群非特异性免疫力。 7)减少带猪消毒次数,不要过度消毒,避免黏膜破损,以此来降低非洲猪瘟病毒感染猪群的机会。 8)猪群越大,物料、转猪、售猪、人员、设备维修零配件进出频率越高,各种病原周而复始、循环传播、跨区传播的机会越大,各区各生产单元先后发生非洲猪瘟疫情的风险越大,控制扑灭的难度越大,造成的经济损失、复盘、净化、改造、复产的难度也会越大。 9)通槽式喂料喂水,非洲猪瘟全群发病的风险加大。 10)养重于防,养防并重。执行力强的养猪团队,到位的生物安全管理,舒适的饲养环境,全价的饲料营养,提升酒量(增强猪群免疫力)的综合措施;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人不负猪,猪定不负人!知猪、懂猪、敬猪、爱猪,猪就是你的财神!让猪吃好、喝好、住好、睡好,猪不会亏待你的!这些都是狙击非洲猪瘟的制胜法宝(引自仇华吉研究员的报告)。 综上所述,非洲猪瘟虽然难防难控,但是通过严格的科学管理和可行可操作的技术管理措施还是可防可控可管理的,但绝不可治。 |
上一篇:非瘟变异毒株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下一篇:禁抗背景下丁酸类产品的功效和选择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