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2-18 点击: 次 来源:国信农业 作者:佚名 - 小 + 大
2021年2月份,《中国兽医学报》刊出由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军事兽医研究所完成的研究论文《1株非洲猪瘟病毒自然变异毒株的鉴定》,论文指出国内发现1株源自湖北某地的ASFV自然变异株,该毒株经基因组测序发现,其EP402R基因(CD2v)和上游相邻的EP153R基因(8CR)出现部分缺失。新毒株的出现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国信农业观点:新变异毒株的出现加大了非洲猪瘟疫情的防控难度,但新毒株并非完全不可控,也不是行业新一轮的灾难,而是会加速行业的竞争格局重塑。从病理分析后,我们得出两个疫情对行业影响的先验判断: 1) 本轮猪价下行阶段,非瘟或将是行业常态,猪价下行速度放缓; 2) 非瘟会奖励管理能力强的养殖群体,头部养殖企业市占率快速提升。 我们认为,生猪养殖从完全分散到快速集中的过程中,会出现优秀的成长股投资机会,建议重点关注。从股票推荐角度去看,我们认为新毒株更多影响的是情绪周期,对企业经营周期影响不大;考虑到猪周期仍处于下行通道中,我们维持成长股的推荐观点。 从企业经营角度来看,非洲猪瘟一方面会延缓猪价下行,另一方面会加快养殖规模化进程;变异毒株强化行业逻辑。 从病理分析来看,非洲猪瘟将会是未来养殖的常态问题。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发难度非常大,国外对该病毒的研究接近100年,也没有合适的疫苗方案;国内研发进展速度虽然较快,但由于是活疫苗,安全性仍需要较长时间的实验室观察。对于非洲猪瘟疫苗难落地、难攻关的主要原因,我们分析如下:该病毒基因类型多,数量庞大,免疫逃逸机制复杂多样,可逃避宿主免疫细胞的清除;现阶段国内外已研制的一些非洲猪瘟疫苗,虽然能诱导产生一定水平的抗体,但并不具备中和非洲猪瘟病毒的能力,均无法达到有效防控非洲猪瘟的目的。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模糊的准确结论:非洲猪瘟在可预期的时间内,没有有效的疫苗,该疫情是国内未来生猪养殖的一个常态性问题。 未来疫情演绎:疫情反复一方面延缓猪价下行,另一方面提升养殖规模化速度。虽然疫苗无效,但从国外防控经验来看,养殖群体可以通过生物安全隔离的方式有效防控非洲猪瘟,因为该病毒虽毒性高,但传播性较差。非瘟传播性差的特性就决定了国内未来疫情的发病情况跟病毒的传播难易程度相关,而传播难易程度直接与养殖密度成正向关系。因此,我们对疫情未来的演绎可以得出两个先验结论: 1) 随着各地区养殖密度的提升,2021年疫情相对2020年抬头的概率很大,但养殖密度降低后,疫情将进入自发可控阶段; 2) 生物安全隔离优势明显的养殖群体可以更好地抵抗疫情对产能的干扰,也就是说规模大企业在接下来的疫情防控中,相对散养户优势明显,头部企业市占率快速提升。 非洲猪瘟变异毒株强化行业集中逻辑。从军事兽医研究所的研究以及行业调研情况来看,国内发现的非洲猪瘟变异毒株相对原有毒株具备潜伏期长&难提前发现等特征,疫情发作后对养殖群体的产能损伤也较大;该病毒虽然更难防控,但传播能力仍然较差,而且头部优秀养殖公司也已经有了防控新毒株的方案。综上来看,我们先验判断认为,新毒株虽然会造成更大的产能损失,但由于其传播能力仍然较差,因此并不会造成产能新周期,更多是延缓猪价下行速度,以及更加凸显头部养殖企业的防控和管理优势,加快行业规模化进程,强化我们对行业的演绎判断。 |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