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2-22 点击: 次 来源:抗非大家谈 作者:尚海广 - 小 + 大
非洲猪瘟在我国发生两年多的实践证明,非洲猪瘟可防可控。在世界各国防控非洲猪瘟的过程中,无论是在控制和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还是在减少和保护易感动物方面,我国都走在了世界前列。 一、控制和管理传染源方面 精准清除(拔牙)技术领先全球,并成为很多国外专家、学者及同行的共识。加之行业主管部门、地方协会或企业实施区域风险等级管理、区域合作联防联控,我国非洲猪瘟防控成效显著。实践证明,及时发现、及时检测、及时诊断和精准清除(拔牙)等技术方案的实施,非常有效地阻止了非洲猪瘟病毒在区域或猪群中的传播。 实践心得: (1)精准清除(拔牙)不是简单地把感染猪移除,而是要把区域内的病毒一并移除并杀灭。部分猪场“拔牙”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忽视了对污染物品及粪沟的处理,尤其是粪沟相通的猪舍。 (2)饲养管理人员责任心要强。一线生产中,我们发现一个现象,如果饲养管理人员能及时发现猪只不食等现象,并及时采取管控措施,窗口期“拔牙”成功率最高,可能是因为病猪还没有排毒,有时只需要把这头不吃食的猪赶走,就能达到控制病毒在猪群快速扩散的目的;如果是感染3天以后,才发现不食、发热等症状,麻烦就比较大。 (3)进出猪场的人员或物品未按规定的程序进出,是部分猪场发病的主要原因。主要是这些猪场有一些有特权的人员和对这份工作无所谓的员工,更多的是和猪场的管理制度缺乏人性化有关。 (4)现阶段我国发生的非洲猪瘟主要是通过媒介传播的,因此,控制和科学处理感染非洲猪瘟病毒的病死猪(包括病死野猪)及污染物,不让媒介接触传染源(病毒)并传染给猪非常重要。这是打好这场非洲猪瘟的防控战、阻击战和根除净化战的关键,需要我们相关行业从业者(养猪、屠宰、运输等)以及主管部门团结起来。 二、切断传播途径方面 国内一些企业或团队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制定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案与技术,尤其在结构化防非以及生物安全体系顶层设计构建方面。 两年多的实践证明,通过物理屏障防控非洲猪瘟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如果能把相关人员的意识屏障再建立起来,通过物理屏障、化学屏障和意识屏障相互协同(体系或系统防控非洲猪瘟),可以完全阻断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途径,国内已有一些优秀的养猪企业获得了成功。例如:云南神农、武汉金龙等。 关于非洲猪瘟病毒能否通过雨水传播的疑问。首先要明确,非洲猪瘟病毒可以通过水传播,但是北回归中线以南水网地区每年5~8月份以及北回归中线以北每年8~12月份区域性发生的非洲猪瘟,真的是通过雨水传播的吗?笔者认为未必,2019年9月份以来的实践,更加证明了这一话题值得探讨和探索。因为2019年以来很多猪场对水的处理已经做到了极致,结果还是中招了!但是有部分规模猪场(比如武汉金龙、云南神农等)也处在这些重灾区,但毫发无损。还有一个现象,北回归中线以南地区每年9月份以后到次年4月份也经常下雨,为什么这个时间段很少发病?北回归中线以北区域每年1~5月份也经常下雨,为什么这个时间段也很少发病?由此,笔者推测,可能问题不是出在雨水上,而是还有生物安全漏洞没有被重视和堵上。 三、保护和减少易感动物方面 众所周知,防控非洲猪瘟要建立三道屏障,用以保护猪只不被病毒侵染,即物理屏障、化学屏障和意识屏障。我们认为,可能还有第四道屏障:“生物屏障”。 2019年以来,我们对非洲猪瘟重灾区幸存猪场或者说幸运猪场的调研发现,它们可能不是简简单单的因为“幸运”。甚至有一些“奇葩”猪场,本场以及外来人员不换衣服,甚至鞋也不换,可随便进出猪场,也安然无恙,可能是有一道看不见的“生物屏障”保护了猪群。这些猪场或农户的管理,根本谈不上生物安全体系,有的连设施设备包括猪舍都很简陋,有的就在路边甚至国道旁边。 这些猪场之所以能幸存下来,共性是:要么使用含活菌类的发酵饲料,要么是饲料中添加含活菌类的发酵原料(包括发酵类中药),比如天津猪世纪(添加发酵的原料)、河南浚县的某猪场(使用液态发酵饲料)、河南某教授在漯河的猪场(使用液态发酵饲料)、PJ中药的区域用户、××K帮自己的猪场及区域用户(添加发酵后活菌包装的饲料)等等。笔者个人推测,可能是发酵类微生物屏障保护了他们的猪和猪场。也许是发酵类微生物的一种或几种本身可能有杀灭病毒作用,也许是发酵类微生物(或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的代谢产物能够杀灭病毒,也许是发酵类微生物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其代谢物能帮助猪只建立起阻止病毒进入机体的屏障……这个问题涉及到微生物学、生理学、化学、免疫学等,也许将来通过跨学科合作才能解释清楚。总之,笔者无法解释这种现象,希望有资质的专家和科研机构,研究和探索一下是不是真的有这道“生物屏障”。 |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