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ASF)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出血性病毒疾病,对于猪和野猪具有致命性,导致严重的生产和经济损失。 这种跨国界的动物疾病可以由生猪或死猪(本地或野生)和猪肉加工产品散播。此外,非洲猪瘟病毒对于环境的耐受性高,也会通过受污染的饲料、鞋子、衣服、车辆、刀械、设备等进行传播。 与经典猪瘟(猪霍乱)不一样,非洲猪瘟目前没有批准的疫苗,因为非洲猪瘟是由另一种病毒引起的,具有完全不同的流行病学。历史上,非洲猪瘟曾经在非洲、欧洲部分地区、南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爆发。 自2007年以来,该疾病已经在多个国家的本土猪或野猪被报导,包括非洲、亚洲和欧洲。非洲猪瘟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一种法定疾病,必须向世界动物卫生组织通报。 1 传播途径 非洲猪瘟病毒可以根据不同的途径传播: ● 口鼻直接接触被感染动物的分泌物,该病毒存在于所有被感染动物的体液和组织中。 ● 口鼻直接接触受污染的环境(排泄物、饲料、堆肥、垃圾、设备、车辆、衣服)。 ● 摄入受污染的食物(受污染的加工食品废弃物、被污染的生鲜肉)或被污染的水。 ● 通过蜱叮咬(隐喙蜱属)和吸血苍蝇。 2 带有复杂结构的中型病毒 非洲猪瘟病毒是一种双链DNA病毒,属于非洲猪瘟病毒科,非洲猪瘟病毒属,唯一的非洲猪瘟病毒种。非洲猪瘟病毒已经发现好几种基因型(22种),并且不同病毒株间的毒力差异很大。 非洲猪瘟病毒的细胞外封套膜的直径在175至215 nm之间,属于中型尺寸,其他病毒有的甚至小于50 nm(见图1)。 病毒衣壳是一种由衣壳粒组成的二十面体结构,有的外部由脂质层包围,这种称为带封套膜的病毒,这种包膜结构对于病毒的感染性至关重要。 图1. 病毒对消毒剂的敏感性分类。小型且裸露的病毒比大型包膜病毒更难杀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