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3-18 点击: 次 来源:饲料工业 作者:朱杰,李勇 - 小 + 大
饲用抗生素对保持动物健康、促进动物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有明显的效果。几十年来的广泛使用也为养殖业带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但同时使用抗生素的矛盾冲突也更加明显,包括耐药性细菌产生与种类增多、动物免疫力下降、畜禽产品的抗生素残留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等。全国兽药残留专家委员会委员、卫生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评审委员会委员、扬州大学兽医学院教授卜仕金说,“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30年耐药菌问题可能会使2400万人陷入极端病痛”。英国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如果细菌耐药的发展趋势不能得到有效遏制,到2050年超级细菌将导致每年约1000万人丧命,这将超过每年死于癌症的人数。 随着2020年7月1日禁抗时间的到来,饲料中全面停止使用促生长类抗生素是必然结果,饲用抗生素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即将退出历史舞台,各种替抗方案和替抗产品逐渐受到养殖企业的关注。笔者结合自己多年在猪场的实践谈谈几点体会: 一、促生长抗生素的前世今生 目前加入的杆菌肽锌、金霉素、黄霉素等促生长抗生素是兽用专用抗生素,促生长类抗生素的作用机理可以通过改变肠道原有的微生物屏障、粘膜机构,减低粘液蛋白的粘稠度,提高饲料营养物质的吸收,改善日增重,减低料肉比。但是这种做法带来很多问题,比如猪的粘膜免疫系统遭到破坏,肠道和呼吸道疾病增加,导致用户频繁加大用药,耐药性增强,致使在治疗时无药可治,严重导致猪只死亡。药物严格上讲只有有效剂量和中毒量致死量,所谓的“预防”其实就是最低有效治疗量。这就好比我们健康的手指,隔三差五的包个创可贴,可以保护手不受伤。 二、饲料禁抗后养猪带来影响 1、国外禁抗后对养猪业的影响 2006年欧盟全面禁止饲料中应用抗生素,然而“饲料禁抗”后几年,养猪业出现了整体下滑,经过几年综合的应对方案解决了“饲料禁抗”的阵痛期。瑞典禁用抗生素促生长剂(AGP)后,小猪出现明显的临床问题:断奶仔猪死亡率增加1.5%,断奶日龄延迟1周。 2000年丹麦制定法规,全面禁止抗生素促生长剂(AGP)在饲料中使用,只允许基于兽医处方的应用。饲料企业的抗生素促生长剂(AGP)的使用从1996年106t下降到2000年零t(资料来源:DANMAP2001(DVI 2001)。禁用1年后,NCPP调查了62个猪场,发现63%的猪场肥育猪没有出现日增重降低或腹泻率的增加等情况,26%的猪场肥育猪日增重出现短暂的下降,11%的猪场肥育猪腹泻率和体重严重下降。 2、国内禁抗后对养猪业的影响 国内目前流通的饲料中特别是教槽和保育料中还没有完全去掉抗生素,有的饲料企业采用部分替代的模式,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通过采用对蛋白饲料菌酶协同发酵技术的处理,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肠道疾病预防基本都可以解决的很好,但是由于养殖企业的猪舍环境控制的不够理想,比如粉尘大、通风不合理,导致呼吸道疾病比较严重。养殖企业对于呼吸道的治疗还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研究发现临床上使用治疗的药物在环境不好的猪场,使用比原来升高,在设备先进的猪场,呼吸道控制的比较好,特别是近年来生物发酵饲料的技术日趋成熟,以及饲料精准配制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饲料的消化率,对于猪舍内环境的改善,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动物的粘膜得到保护,粘膜免疫水平得到提高,抗病能力得到增强。 三、禁抗后饲料企业与养殖企业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1 、转变饲料配方设计理念 饲料禁抗最大的难点在于仔猪阶段,仔猪本身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对抗各种疾病和多种应激能力差,造成腹泻率和死亡率高,在一般管理情况下,哺乳仔猪死亡率在5%~25%。为降低仔猪死亡率,适应“无抗饲料”对其影响,除做到改善母猪的营养、做好猪群免疫、加强饲养管理等方面,更重要一点是,在设计饲料配方中,必须从改变仔猪营养设计理念,追求高采食量、高生长率为目标,转变为构建仔猪健康肠道为目标。欧洲的实践经验证明,断奶后仔猪前期的“慢上食”与“慢生长”,不仅不会对后续的生长性能有负面影响,而且猪只全程的生长性能仍非常好。肯吃不拉稀的教槽料可以说在这次非洲猪瘟的传播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 、重视蛋白来源和膳食纤维添加 合理利用蛋白原料资源,增加饲粮中纤维,采用低水平高质量蛋白原料加合成氨基酸来代替高蛋白原料,这种营养调整措施不仅不会影响后续的生长,而且整体上的饲料效益更好。相对于高蛋白饲粮,添加合成氨基酸的低蛋白饲粮和膳食纤维日粮,能有效减少肠道疾病的发生。对于保育猪,将断奶较早的饲粮粗蛋白含量控制在18%以下可以减少腹泻和肠道功能紊乱。 |
上一篇:规模养猪场生物安全评估清单
下一篇:新冠疫情之下肉鸡的安全生产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