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02 点击: 次 来源:抗非大家谈 作者:刘从敏 - 小 + 大
编者按:生物安全可以定义为通过一系列可落实的措施,降低疾病因子传入和传播的风险,从各个细节不断完善防控措施。PIC全国技术服务经理刘从敏立足于管理、制度、理念等多个角度,分享《猪场生物安全文化建立之我见》,使得企业防控非洲猪瘟变得可观察、可衡量、可管理,真正实现猪场生物安全文化落地。 2018年8月初,第一例非洲猪瘟在中国辽宁沈阳被发现以来,养猪人经历如同过山车一样,猪价和疫情跌宕起伏;在高猪价和疫情频发的背景下,猪场生物安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行业会议以及各公司之间关于生物安全的交流更加频繁,在技术层面基本上大同小异,但是防控效果却千差万别,其中执行力差是导致生物安全不能够有效实施的重要原因,而执行力的强弱与整个公司对生物安全的重视程度息息相关,这种重视不仅仅体现在形式上采取了多少措施,更重要的是,每个员工对生物安全的认知、认可度,我将之称为猪场的“生物安全文化”。在猪场,大家要将猪场生物安全犹如社会中的法律法规一样去遵守,对生物安全要有敬畏之心。 在此,笔者基于PIC公司的生物安全管理,着重讨论如何建立猪场“生物安全文化”。 1.管理层要时刻关注生物安全,这是公司是否能完全贯彻生物安全的重要前提。虽然很多老板或者管理者都知道生物安全的重要性,但是在做一些决策时,却对生物安全的考虑不够,只有管理层将生物安全上升到战略高度和决策依据,一线员工才能真正感受到领导对生物安全的重视,自然就会时刻遵守生物安全。比如管理者在疫情严重时,关注生物安全,一旦稳定下来,就开始松懈,这也是要不得的思想,员工感受到这种信号后,对生物安全执行会大大松懈。 2.确定适宜的生物安全的标准和制定相关的流程。管理层应该根据猪场的硬件条件和人员的结构,制定更加符合猪场实际的生物安全标准和流程,切勿贪图高大上,最后可能因为硬件不符合要求,或者员工对生物安全认识不到位,抑或是流程过于繁琐,导致无法执行,而草草收场。制定规定和流程必须有严谨的态度,每个规定和流程都要有针对性,并且颁布前要亲自实践其是否可行,对于不合理的内容要及时整改,最后统一发布实施,切忌朝令夕改。要针对标准和流程,反复进行全员培训,让员工逐渐理解生物安全,建立生物安全意识。对于员工流失率高的猪场,定期的生物安全培训更加重要。 3.生物安全的执行需要良好的监督和考核机制。标准和流程制定之后,需要有监督和考核,以确保生物安全规定被贯彻执行。对理解和执行不到位的员工以教育为主,指出问题所在;如果是没有理解规定,则通过教育使其改正;如果是态度问题,则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罚。在实施生物安全初期,建议以教育和奖励为主,以惩罚为辅,鼓励员工养成良好的习惯,但对多次违反规定的员工要予以淘汰,补充认可生物安全文化的新人进入团队,长此以往,团队对生物安全的执行会形成习惯。 4.专业生物安全团队的培养。生物安全的有效实施与兽医团队息息相关,从标准制定到流程细化,再到实施和监督,都需要兽医主导和参与,这对兽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兽医要基于科学理论提出标准和从实践角度制定各种流程,兽医应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还要有一定的生产管理实践经验,并具备较强的学习和沟通能力;猪场场长作为经营管理者要对生物安全负责,兽医要从专业角度辅助场长做好生物安全的实施。只有管理和技术共同发挥作用,才能真正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生物安全文化是一种理念和态度,要让每一位员工将遵守生物安全制度变成一种责任和习惯,从而使生物安全管理真正落在日常工作中,并不断改善。在做生物安全的同时,也要让员工认识到生物安全的各个环节环环相扣,通过不同的环节落实生物安全,可以逐渐降低疾病感染的风险,但是却无法完全消除风险;要正确认识生物安全,如果猪场发生疫情,表明我们在生物安全还需要加强,就像PIC一直秉持“持续改良,永不停止”的信念一样,生物安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而这个前提就是我们对生物安全文化的高度认同。 专家点评:作者依据管理实践和行业现象提出“猪场生物安全文化”这一概念,这是很多猪场老板或管理者没有重视甚至是没有看到的问题!猪场生物安全管理不是因为今天有了非洲猪瘟才存在的,要真正发挥生物安全的价值,不在于猪场硬件有多好、也不在于员工有多强,而在于所有员工各项操作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都能按照流程和标准执行,且所有人都持之以恒地执行!猪场只有全员无限接近这种状态,就大大提升了生物安全管理的效果,而要想达到这种状态的前提是全员认可并重视,且要有可执行的硬件基础。 |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