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9-04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王军 - 小 + 大
4.3.2 场区公共区域环境的控制 场区公共区域环境在于猪场内外接口处如门卫室、售猪台、接猪台、饲料仓库、病死猪冷库等日常消毒,生产车间公共区域的日常消毒,猪场内外接口处人员限制活动措施、生产车间日常带猪消毒以及空栏与设备的清洗消毒,以及场部生活垃圾、生产垃圾、生物制品垃圾的处理和销毁等。 4.3.3 场区野生动物与昆虫的控制 很多猪场对场区内的猫、鼠、狗、鸟、蚊、蝇等野生动物与昆虫习以为常,却不知猫是弓形体的终末宿主,它的分泌物、粪、尿是主要的传染源,有报道说一只猫一天至少可排出1000个弓形体卵囊,危害极大;鼠能传播伪狂犬、钩端螺旋体、痢疾杆菌;狗能传播狂犬病毒和细小病毒;鸟能传播衣原体、禽流感、传染性胃肠炎、丹毒杆菌;蚊蝇能传播乙脑、链球菌、附红细胞体等病。因此猪场严禁饲养宠物,安装防鸟设施,定期进行灭鼠,灭蚊蝇等工作。 4.3.4 场区生产用水的控制 场区生产用水极其重要。例如,某猪场的猪群莫名其妙地出现腹泻、流产、屡配不孕等繁殖障碍现象,采取很多措施效果不佳,只见病原不见病因,生产水平极其低下,后来查找水源(井水),发现水中大肠杆菌和重金属严重超标,经使用自来水后,以上问题迎刃而解,生产很快恢复正常。可见猪场保障猪群能够有干净、充足的饮水是多么重要。 4.4 猪场疫苗免疫注射的控制 疫苗免疫是依靠外源性生物物质的一部分刺激机体来产生特异性免疫力,是对猪场生物安全体系中猪只免疫防护的一项最重要的补充措施。其关键控制点在于根据猪场生物安全环境以及猪场现有疫病情况制定相应经济合理的免疫程序。在实践工作中,因免疫失败导致猪群爆发或散发某种疾病的案例已经屡见不鲜,分析原因,其因素是多种多样、层出不穷,具体表现: ①技术人员的职业素养出现问题,没有认真履行免疫程序工作; ②疫苗保存不当,没有按照储藏要求进行保存,使疫苗失去效价; ③在猪群不健康的时候,免疫力下降,注射疫苗后,机体不能产生免疫应答; ④注射部位、角度不正确或没有使用与猪群相匹配的针头,把疫苗注入脂肪层,影响吸收,属于技能操作问题; ⑤疫苗免疫程序不合理,如有母源抗体干扰,抗体中和,使抗体水平下降; ⑥疫苗免疫期间,猪群使用了某种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影响猪群产生免疫抗体; ⑦猪群有野毒干扰,如猪瘟病毒、伪狂犬病毒感染,使疫苗抗体不能产生; ⑧疫苗质量和工艺的问题及其他原因等等。 以上疫苗免疫过程中出现的漏洞,均属于管理的问题,通过问题的暴露,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管理,最大限度减少猪群免疫失败的几率。 4.5 猪栏卫生清洗与消毒 猪舍是猪的直接生活环境,猪群销售或转群空栏后,猪舍的墙壁、地面、栏舍、食槽、生产工具都会残留各类有机物质,这些物质含有大量的病毒、细菌,霉菌、寄生虫等微生物。众所周知,在畜牧生产中,清洗工作占消毒过程中95%以上的比重,其它消毒工作只是一个补充,只有将猪栏表面的有机物残留进行彻底清理时,消毒环节才能发挥百分之百的效果。 若不对猪场进行彻底有效的清洗消毒,其结果直接关系着下批猪只的健康。如口蹄疫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在冰冻情况下,血液及粪便中的病毒可存活120-170d,地表面夏季存活3d,冬季存活6d。伪狂犬病毒在25℃的气温下,可以存活10-30d。猪丹毒杆菌在室温条件干燥环境下可以存活数月,蛔虫卵囊可以在湿润的土壤中存活3-5年,等等。因此清洗与消毒工作是做好猪栏生物安全的最重要环节。 4.6 猪场定期的抗体检测和病原监测制度 通过定期的抗体检测和病原监测,及时、准确掌握猪群的健康动态情况,了解免疫抗体水平的高低、离散度,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建立猪群防疫预警机制。很多人认为疫苗已经免疫了,猪只健康水平就有保证了,往往就是因为侥幸的心态,忽略了影响疫苗免疫效果的各种因素,造成免疫结果不能百分之百合格,这时就需要进行必要的抗体检测来判断猪群整体的抗体水平,做到心中有数,关键时候可以及时补救,避免因侥幸造成的更大损失。 |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