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9-04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王军 - 小 + 大
有人认为先前的养殖环境规划设计落后,未能全方位考虑生物安全防控,造成后来生物安全不好做,使防控工作漏洞百出、千疮百孔。更有人认为生物安全就是消毒和加强消毒,殊不知消毒环节只是做好生物安全工作的必备条件之一,并不是决定性因素。 何谓生物安全呢?生物安全是指为了控制传染源,阻止传播途径,提高易感动物的抗病能力或抗体水平,减少和清除病原微生物所采取一系列的规则和步骤。它是猪场最有效、最经济控制疫病发生、流行、传播、扩散的管理工具。 1 明确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的原则及目的 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原则,目的是为了减少、杜绝疫病的发生和传播,确保养猪生产的顺利进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生物安全工作就是要将养猪各阶段,生产区内外与生物安全相关因素全部考虑进去,综合地进行各个关键点控制,建立“预”在前,“预”为主,“治”补充,“治”为辅的防控体系。 2 落实生物安全体系的相关人员职责 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的落实由场长进行全面负责,场部所有员工负责生物安全体系各环节的具体操作,公司负责对场部生物安全体系进行培训,并对场部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督导,形成一个责任明确,有人监督的组织结构。避免出现突发性生物安全问题时,场部出现慌乱局面。因此,领导对制定、实施、落实生物安全体系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3 制定生物安全体系中各项措施的指导理论 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立的前提就是预防疫病的传播。而传染病流行,受三个关键环节影响: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那么我们在防控传染病传播的过程中,只要做好传染病的三个基本流行环节,就能控制住传染病的传播。生物安全体系中各项措施就是依据以上指导理论制定的。 4 生物安全体系的各项组成措施简述 在明确以上生物安全体系的目的和原则、具体实施组织结构以及指导理论后,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具体措施就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 4.1 猪场人员、车辆及物资的控制 猪场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其人员流动、内外物资的转运,会带来病原微生物的内外转移,造成相应的生物安全隐患。猪场生产区谢绝参观和考察,外来人员一律不准入内,如有对外业务,企业形象展示等需求,那么猪场必须在生活区建立一条参观通道与生产区通道分开,形成隔离带,猪场展示厅完全与外界隔离。 场部员工外出回场必须在生活区洗澡、更衣、消毒、换鞋、隔离1-2天方能进入生产区。员工家属探亲必须在生活区内接待,当然场部要配备相应的硬件设施和后勤保障措施,给予人性化的管理。 车辆是猪场防控难度最大,防控最薄弱的环节。就车辆的类型主要有饲料运输车、物质采购车、销售淘汰车等等,以车辆的来源还分为内部车辆和外来车辆,可见防控的复杂程度之大显而易见。特别是销售淘汰车辆及外来车辆是猪场最大的传染源,风险极大。实践证明,很多猪场发生疫病与此有直接关系。因此,车辆的清洗和消毒工作极其重要,除此以外,还要严格控制猪舍工作人员与这些车辆接触(指定专人负责对接),以防万一。 场部物质包括生产物质(饲料、药品、疫苗、工具等)和生活物质,其中生活物资携带病原微生物的可能性最大,特别是严禁外来肉制品进场,严格掌控生活物资的来源,杜绝生产区人员与这些物质接触。 4.2 猪场猪只流动的控制 是指猪群的隔离、淘汰、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包括场内猪只流动的控制和外来引种猪只的控制。场内猪只流动控制关键点是顺向流动,如生产母猪在分娩舍与配怀舍之间的流动;断奶仔猪进入保育舍然后再进入生长育肥舍流动。及时隔离猪舍中的病弱残猪,单独饲养,这部分猪群毒力较强,病原复杂,既是传染源,又是传播途径,对没有饲养价值的猪只要尽快淘汰,病死猪要集中处理、销毁,作无害化处理。外来引种猪只的控制关键点是隔离驯化工作,一般隔离期在45-60d左右,通过驯化,让引进的种猪逐步适应、同化本场的病原微生物,一个月后再进行血清学检测,待适应后,方可与本场猪群一同饲养。 4.3 猪场生产环境的控制 4.3.1 生产车间环境的控制 生产车间的环境是猪只日常生长生活的直接环境,是日常生产工作中常态化工作。每日要做好生产车间的粪便、粉尘、饲料霉块的清理工作,避免生产工具的串栋使用,使猪舍保持干净、整洁的良好环境。 |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