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9-27 点击: 次 来源:中国畜牧杂志 作者:潘玉春 - 小 + 大
值得注意的是,田间猪场不等于家庭农场。首先,田间猪场强调专业化、科学化的饲养管理;其次,要求能持续化经营。中国家庭有时在技术上难以达到要求,但更重要的是大多属于三、四口之家, 真正的劳动力可能是夫妻,子女愿意参与进而世代传承的恐怕不多。 3、猪的繁育生产需依托“三农”并现代化 养猪产业必须“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意味着既要重视现代化,包括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等,也要重视民众利益。 猪的繁育生产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为种猪生产,需要资本、技术以及规模化、集约化,因此可以走以工厂化为基础的现代化道路,少数企业甚至可以不必过分强调种养结合,而采取其他措施解决粪污处理问题。另一部分为肉猪生产,需要土地、劳力,又因环保压力需要适度规模,因而适合走依托“三农”——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道路。依托“三农”的肉猪生产现代化,即在前面说的“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种养结合、生态循环” 的“田间猪场”基础上进一步创新经营模式、提升管理水平、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 2015 年11 月2 日,温氏股份吸收合并大华农后在创业板上市。按2015 年11 月6 日的收盘价计算, 市值2 033 亿。温氏模式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体现了“三个代表”思想,尤其是依托“三农”,保障了农民利益。当然,温氏股份下一步的挑战是与时俱进,解决生态文明要求下的养猪现代化问题。 土地流转可被称为又一次的土地改革,无此将不足以实现农业的现代化,企业抓不住此次机遇将失去发展最根本的前提条件。此外,如前所述,田间猪场并不等于家庭农场。家庭可拿土地入股田间猪场,在技术水平达到要求的前提下也可作为田间猪场的经营者或雇工。但总体而言,田间猪场的从业人员需要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与可持续性。笔者认为,随着业态转变,过去三十几年来大专院校毕业生所热衷的饲料、兽药、种猪等营销岗位已不再需要那么多的从业人员,而田间猪场的经营、管理、生产可以成为此类人员新的选择。 三 种猪产业 1、猪的健康问题是当前乃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首要问题 近些年来,国内猪病猖獗,导致死淘率极高。母猪年上市的商品肉猪数(MSY)是反映生产效率的一个综合性指标。目前,国内的MSY 约在15 头,假定年产胎次为2.25,窝总产仔数(TNB) 为10~11 头,这意味着死淘率达到35% 以上。如果将MSY 提高到20 头,那么在死淘率不变的情况下, TNB 需提高到13~14 头,这个任务相当艰巨,但仍有希望达成。但若将MSY 提高到25 头(即欧美国家当前水平),那么在死淘率不变的情况下几乎难以企及。但反过来,若从降低死淘率入手,使其降到15%,假设TNB 依旧为10~11 头,仍然可以实现MSY 达到20 头。若死淘率降低到15%,TNB 提高到13 头,那么就可以实现MSY 达到25 头的目标。 由此可见,猪的健康是影响生产效率的首要问题,解决健康问题较之提高产仔数可能更加重要。但是如何解决猪的健康问题?国内长期以来主要是从注射疫苗、饲料中添加药物以及加强环境控制等方面入手。但从结果来看,这些措施不仅没有有效控制疫病,反而严重影响猪的生长发育。 2、要从根本上解决健康问题,需要立足本土开展猪的遗传改良 猪的经济性状主要包括健康、繁殖、生长、胴体、肉质、体型外貌6 类。然而长期以来, 人工选择多聚焦于后5 类,而对健康性状放任自流, 结果有二:一是人工选择性状不断改良,健康性状因与其他性状存在遗传相关(尤其可能是负遗传相关)而产生间接的选择反应(退化);二是内外环境、管理等带来的自然选择对于健康性状影响巨大。 |
上一篇:浙江省猪业转型升级经验总结和启示
下一篇:中国养猪业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