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论坛 > 养猪业篇 > 文章

走“中国特色”的养猪业发展道路

时间:2017-09-27    点击: 次    来源:中国畜牧杂志    作者:潘玉春 - 小 + 大

编者按: 现代养猪生产中,遗传改良对养猪增产的贡献率约占40% 左右,远高于营养饲料、饲养管理、环境调控和疫病控制等因素。我国生猪遗传改良工作已有近70 年的发展历史,尤其改革开放以来, 发展迅速、成就显著。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我国对猪肉产量的需求仍在增长,同时伴随消费者观念改变和消费的升级,对猪肉品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在科学研究方面,猪的遗传改良工作还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有鉴于此,本刊“专家论坛”栏目将刊发一系列文章,作者围绕走“中国特色”的养猪业发展道路、如何确定选择指数中各性状的权重、正确认识国外遗传评估体系对我国进口种猪的评估、辩证对待氟烷敏感基因、冻精与批次分娩对繁殖性能的影响等内容分享了其团队对我国猪遗传改良工作的思考,供读者参考借鉴。

1979 年,改革开放拉开帷幕。人们曾问:“中国猪业,路向何方?”回答是向“西天取经”。循此道路,中国猪业已经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猪业日薄西山,西式猪业如日中天。但是与此同时, 也出现了猪病猖獗、污染严重、效率依然低下等问题。因此在“十三·五”开局之际,人们仍然要问:“中国猪业,路向何方?”

对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仅从当前形势及其发展趋势谈点个人看法,期望能对产业发展有所助益。

一  市场需求

1、国别民异,需要精准营养,人均猪肉消费量须适可而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以发达国家人均肉、蛋、奶占有量水平作为奋斗目标。然而,中国的肥胖症患者可能已超过6 000 万人。由于不同国家的人营养需求不同,所以“精准营养”将是大势所趋。“精准营养”是指依据特定人群或个人的各种组学信息,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和具体的实验验证,确定其最宜的营养标准、食品乃至整个饮食文化体系。Gillies指出“昨天属于大众食品时代, 今天属于功能食品时代,明天将会属于个体、社群营养时代。”因此,未来中国不应再以发达国家的人均占有量水平作为标杆。

1980 年我国肉类产量约1 200 万t,2014 年达8 700 余万t, 增长了6 倍多。根据USDA 统计, 2014 年中、日、韩3 国猪肉消费量分别为5 716.9、254.3、173.7 万t,相当于人均消费量分别为42.7、20.0、35.8 kg。可见与日、韩2 个在“精准营养” 上最有参考意义的国家相比,我国猪肉消费水平相当高。《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 年)》建议,到2020 年,全国人均全年消费肉类29 kg。根据实际情况,近些年来猪肉消费量占肉类的比例稳定在65% 左右,这意味着猪肉的年均消费应控制在20 kg 以下。

2、饮食文化日益趋向节约、精致,将带来量的减少与质的差异化

调查显示,中国消费者每年仅餐饮浪费的食物蛋白和脂肪分别达800 万t 和 300 万t, 约为2 亿人1 年的口粮[3]。但随着社会发展,光盘行动已经展开,未来节约之风会更加盛行;另一方面,日本料理、韩国料理都极为精致,也非常受欢迎, 未来中国料理也会朝着精致的方向发展。这种节约、精致之风将影响猪肉消费量,也影响猪肉的消费文化,差异化、品牌化的产品应是也必将是未来发展趋势之一。

差异化是指产品应分“安全、好吃、保健”3 个质量层次。“安全”用以满足大众需求,是指没有残留、没有污染、没有疫病;“好吃”用以满足“富豪”式需求,是在安全基础上进一步迎合感官需求, 包括好看、好闻、好口感(鲜、香、嫩、滑、糯等) 等;“保健”用以满足“贵族”式需求,是在安全、好吃基础上能进一步保障健康,或者无害于健康, 如诱发心脑血管病等。所谓品牌化是以品牌作为不同层次、不同质量产品的标识和保障,也是不同产品价格划分的依据。

3、进口产品应从以饲料原料为主转向以肉类等为主

根据报道,我国2014 年玉米进口达到了262.9 万t, 大豆为7 140 万t, 苜蓿干草为188.9 万t; 与此同时,猪肉、牛羊肉、乳品的进口量分别为56.4、58.1、193.4 万t。可见,国内进口还是以饲料原料为主,而且数量巨大。

2014 年,我国生猪出栏达到了73 510 万头、存栏46 583 万头。按照每头100 kg 体重出栏生猪需要280 kg 饲料计算,需饲料约2 亿t,产生粪肥约1.3 亿t(不包括尿水)。这意味着大量进口的玉米、大豆(豆粕)用于饲料,而饲料的65% 则转化为粪肥。所以,每年进口几千万t 的玉米大豆,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进口几千万t 的粪肥。

上一篇:浙江省猪业转型升级经验总结和启示

下一篇:中国养猪业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