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猪场要定期驱虫、杀虫、灭鼠 3.5.1定期驱虫。种公猪每年驱虫3次,后备母猪 配种前20天驱虫1次,妊娠母猪产仔前20天驱虫 1次,保育猪转入肥育前7天驱虫1次,肥育猪肥育 中期(上市前2个月)驱虫1次,外购仔猪隔离检疫 后20天左右驱虫1次。驱虫药可选用:伊维菌素,每千克体重0.3毫克,皮下注射1次即可;阿维菌素,每千克体重0.3毫克,1次内服;“通灭”或“全灭”,每 33千克体重1毫升,肌注1次;也可于1吨饲料中加 2克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粉,拌匀后连续饲喂1周, 间隔10天后再喂1周即可。 3.5.2 定期杀虫。吸血昆虫如蚊、蝇、蜱、虻等可携带细菌、病毒、原虫等,可传播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二 十几种,特别是夏、秋季节要注意杀灭各种吸血昆虫。猪场要填平污水与积水沟,清除垃圾、污物,铲除 杂草与杂物,疏通排水道与阴沟等,绿化周围环境, 彻底杀灭吸血昆虫的滋生地。可于1吨饲料中添加 诺蝇净(500克预混剂中添加1%),连续饲喂7天;或者用0.05%蚊蝇净喷洒猪舍和猪体,每周2次,杀灭昆虫;或者用0.05%蝇毒磷溶液或0.1%力高峰 (拜耳)溶液或1:50的拜虫杀溶液喷洒,安全、效果好,可杀灭各种吸血昆虫和体外寄生虫。 3.5.3 定期灭鼠。鼠类不仅能吃掉饲料、损坏物品与建筑物等,而且能传播炭疽、布鲁氏菌病、结核病、 李氏杆菌病、土拉杆菌病、猪丹毒、猪肺疫、沙门氏菌 病、猪痢疾、伪狂犬病、口蹄疫、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和立克次体病及旋毛虫病、弓形虫病等45种人畜共患病。应每季度用灭鼠药灭鼠1次。可选用立克命 (拜耳)直接撒施,灭鼠彻底;杀鼠灵,取2.5%药物母 粉1份,加植物油2份、面粉7份,加水适量制成1克的面丸投放;卫工灭鼠剂,1支10毫升,加温水100 毫升,混匀后,再加入玉米面或小麦面500克,反复搅拌后即可使用;敌鼠钠盐原药1.5克,加热水100 毫升彻底溶解后,再加入适量的糖,拌入1000克玉米面或小麦面中,阴干后即可使用。 3.6 使用环保型饲料和无公害饲料添加剂 目前养猪场大多数使用的饲料有预混料和浓缩料两种,并采用膨化技术与颗粒加工技术进行生产。现在推广的是根据猪只不同生产阶段营养的需要而设计的合理饲料配方,按可消化氨基酸及有效磷的含量、理想蛋白质模式,配合平衡饲粮,降低粗蛋白质含量,以在保障最大生产效率的同时减少氮与磷的排放量,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同时配合使用有机微量元素、益生菌(微生态制齐)、益生素、酶制 剂、酸化剂、小肽制剂等在饲料中添加,可有效提高饲料利用率、促生长、增强免疫力与抗病力、改善畜产品品质、降低猪场环境污染。 猪场严禁饲喂腐畋、发霉、变质的饲料,当前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对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已造成严重危害。轻度发霉的饲料要添加生物脱霉剂后使用, 并要控制每天的使用量。 3.7 大力控制养猪生产中抗生素的使用量 我国每年生产抗生素原料大约21万吨,其中有9.7万吨抗生素用于畜牧养殖业,占全年抗生素用量46.2%。我国的养猪场,在饲料中长期添加抗 生素用于防治疾病已造成“超级细菌”的出现,药物严重残留,污染环境,并诱发猪只免疫抑制、过敏反应、免疫力下降,对生态养猪、动物性食品安全以及人类的健康危害甚大。在生态养猪中,应该严格控制抗生素的用量,更要防止滥用抗生素。要大力提倡使用环保型饲料和绿色添加剂饲喂猪只,要用安全、无药残、无耐药性,无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的中药制剂与细胞因子制剂等,防控猪只的各种疾病, 以保障生态养猪的持续健康发展及公共卫生安全。 3.8 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制度 生态养猪的生产过程要逐步实现数字化与科学化管理,具体操作上要程序化、规模化、标准化与制度化,落实到猪场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位员工、每一个地方。从保证猪场的安全生产、防止疾病的发生与流行的角度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制度,是养猪场最为重要、最核心的一项制度。全场猪群 一律分群隔离饲养(分种公猪舍、后备母猪舍、配种 妊娠舍、产仔舍、保育仔猪舍、肥育猪舍、隔离舍),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防制疫病的交叉传播。当一批猪只全部从一栋猪舍转出后,要及时清扫猪舍, 安装维修好所有设备,然后用高压水枪冲洗2次,干燥后进行3次全面的消毒,空舍2天后再进入下一批新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