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产品安全 > 安全生产 > 文章

我国猪肉可追溯体系“名存实亡”

时间:2014-06-06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国,猪肉占我国肉类产量的65%。现实中,我国猪肉质量安全状况较差,肉类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其背后是市场失控、监管失灵、道德缺失现象普遍存在。日前,《经济参考报(微博)》记者在四川等多个畜牧大省采访发现,在养殖、屠宰、加工等产业链上多个重要环节上,生猪疫病问题是目前行业面临的最为严峻的挑战之一,而为了应对隐患而建立的可追溯体系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
    疫病“凶猛”散户应对难
  四川省彭州市金猪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晓城告诉记者,饲料用抗生素残留、疫病、瘦肉精添加、注水猪肉等问题是目前生猪养殖、屠宰、加工等产业链各个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隐患,也容易引起消费者对猪肉产品的消费恐慌。
  多位专业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产业链上各环节所存在的各项质量隐患中,生猪疫病问题是行业现在最为严峻的挑战之一。随着养猪规模的快速增长,病毒变异的速度越来越快,除了前几年的猪流感,近年来的口蹄疫、猪瘟等发生频率也不低。
  据介绍,很多重大疫病问题都是由于高密度养猪所造成的,目前大部分养猪场普遍做法就是数头猪挤在一个狭小的空间,过密养殖,使猪极易得病,而因为空间狭窄猪缺少运动,猪肉的质量也无法保证。
  随着养猪业的不断发展,规模化、科学化养猪已成为趋势,养猪散户的比例正逐渐缩小,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散户仍在坚持,而高发的疫病正是这一个群体最难应对的问题。记者在采访四川省彭山县的一家个体养殖户时了解到,目前该户养殖的生猪存活率大概仅为规模化养殖场的六成左右,极大提高了养殖户的成本。
  而在业内人士看来,面对疫病可能带来的质量安全时,监管部门能发挥的作用也很有限,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说,“以前我国猪肉质量监管的体系比较混乱,养殖是由农业部门负责监管,屠宰是由商务部门负责监管,加工后进入市场又是由食药监督部门负责监管。所以当猪肉质量安全事件出现时,每一个部门都会试着把责任推给其他环节,这个时候就需要一套完整的可追溯体系。”
  为了加强对动物疫病防控和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2005年,农业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开始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开始了畜牧业信息化建设的尝试,近年来,北京、上海、广东、重庆、内蒙古等十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已开展了相关工作。
  四川省动物卫生监督所专家梁文斌介绍称,动物与动物卫生监管信息化是一个涉及动物繁育、饲养、屠宰、加工、流通和贸易等各环节全过程的安全监管系统。基本做法是对动物或畜群进行标识,对有关饲养、加工场所进行登记,通过出具检疫证明监控其流动,在发生疫情或出现食品安全事故时实现及时溯源并迅速处置的目的。
  而可追溯管理正逐步成为国际畜产品市场新的技术壁垒, 我国从2007年起连续三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都明确提出建立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的要求。
  可追溯体系存在多重问题
  据梁文斌表示,可追溯系统的建立,首先是按区域对农户、规模养殖场的基础信息建立电子档案,制作成统一的基础信息电子表格,由村防疫员(规模场兽医)将其所管辖养殖户、规模养殖场逐户统计,再由各乡镇汇总上报到县,及时准确反映辖区内农户数量、从事养殖农户数量以及饲养畜禽的品种、存栏、出栏、死亡、耳标佩戴等基础信息和生产、防疫信息。
|  同时,利用以上信息综合排查,及时准确追查动物及动物产品的产地、饲养者、防检疫责任人,以及其流动路线,实现重大动物疫情和畜产品安全事件的快速追踪和责任追究。

上一篇: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特点分析

下一篇:2014年畜产品安全整治工作重点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