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视频图谱 > 牧医图谱 > 文章

低致死率非瘟病毒在我国流行情况及防控(图)

时间:2021-08-06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赵东明 - 小 + 大


三、非洲猪瘟流行病学监测(2020年下半年)

对田间分离的非洲猪瘟病毒流行株进行了实验室研究,发现部分非洲猪瘟病毒流行毒株丧失了对红细胞的吸附功能。

对2020年ASFV分离株进行猪致死性分析,发现田间分离株中无红细胞吸附功能的自然变异株呈现毒力下降,潜伏期长,水平传播能力强,隐蔽性强,感染猪发病及排毒呈现个体差异大等特点。

四、非洲猪瘟弱毒疫苗HLJ/18-7GD对低致死率自然变异株攻毒保护试验

采用当前研发的非洲猪瘟弱毒疫苗HLJ/18-7GD(106.0TCID50)免疫猪(颈部肌肉注射),28天后采用自然变异株(106.0TCID50)进行攻毒试验,攻毒后临床观察28天,对体温、临床症状、存活情况、组织病毒载量和组织损伤等指标进行评估,结果显示,HLJ/18-7GD对低致死率自然变异株感染能提供有效免疫保护。

五、我国田间非洲猪瘟病毒流行情况复杂

监测发现,田间以强毒株,低致死性自然变异株以及基因缺失毒株为主。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早期诊断难度加大,定点清除不彻底,为我国非洲猪瘟防控带来全新的挑战。目前,临床上除了使用针对P72基因的非洲猪瘟普通Q-PCR核酸检测方法外,还需要进行针对P72基因、CD2V基因和MGF基因的鉴别诊断Q-PCR检测方法。但,该核酸鉴别检测方法无法区别强毒株和自然变异株。所以,非洲猪瘟抗体检测方法的运用势在必行。

非洲猪瘟病毒由5层结构组成,由内到外依次为类核、核壳、内膜、衣壳和外膜,衣壳层含有大量的结构蛋白,在感染中起重要作用,P72蛋白是衣壳层最主要结构蛋白。P72蛋白占病毒颗粒总重33%左右,是非洲猪瘟病毒含量最多的蛋白,蛋白序列高度保守,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常用于血清学诊断和疫苗开发。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和哈尔滨维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联合研发了“基于P72三聚体作为抗原的间接ELISA血清抗体检测试剂盒”。系列比对试验证明,试剂盒具有高灵敏性、高特异性、高准确性和重复性好等特点,适用于临床早期发现隐性感染猪。

国家非洲猪瘟专业实验室开发了基于病毒P54和CD2V蛋白的ELSIA检测试剂盒,能够实现强弱毒感染血清的鉴别诊断,有利于明确非洲猪瘟病毒流行特点,及时采取应对策略。此外,国家非洲猪瘟专业实验室建立了基于PacBio三代测序技术的非洲猪瘟病毒全基因组测序平台。利用该平台将会及时掌握我国流行的非洲猪瘟病毒基因组变异情况,进而通过动物实验明确这些基因变异是否影响致病力。

六、低致死率自然变异株防控要点

1、猪场生物安全各个环节的消毒、监管到位;

2、提高驻场兽医技能水平,注重临床观察;

3、积极主动开展血清学、分子生物学检测;

4、及时淘汰阳性猪群。

上一篇:重庆市畜牧业生产防灾减灾技术措施(图)

下一篇:副猪嗜血杆菌病病例图谱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