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兽医战略 > 文章

母猪产后泌乳障碍综合征研究进展

时间:2009-05-25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阳光网站 - 小 + 大

  3.1 雌激素 
  雌激素(E)可以直接刺激垂体前叶的促乳素(PRL)合成,又可配合生长激素(GH)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共同促进乳腺管系统发育。正常母猪血浆中的17β雌二醇,在产前8 d为4.0×10-2 pg/mL,产仔时升高到8.0×10-2 pg/mL,产后24 h迅速下降到2.0×10-2 pg/mL左右,产后48 h低于2.0×10-2  pg/mL。PPDS母猪的17β雌二醇在产后48 h约为5.97×10-2 pg/mL。PPDS母猪17β雌二醇浓度比正常母猪的高,反而发生无乳、少乳,这种现象尚需进一步证明。
  3.2 孕酮 
  较高水平的孕酮(P4)对泌乳具有抑制作用。但在罗宝正的实验中,并未发现PPDS母猪与产后正常母猪P4水平的差别,说明PPDS并不伴有P4水平的升高。由于有关的实验结果和参考文献太少,这些情况有待进一步讨论。
  3.3 促乳素 
  PRL可以刺激乳腺腺泡的发育,是启动和维持泌乳的重要激素之一。PRL可能与PPDS存在密切相关性。据报道,正常母猪产后血清和腺垂体PRL浓度分别为300.7 ng/mL和70.8 ng/mL,而PPDS母猪的PRL浓度分别为71.8 ng/mL和28.3 ng/mL,二者存在显著差异。在另一实验中,PPDS母猪的血浆PRL水平(92 ng/mL)低于健康猪(105 ng/mL),PPDS母猪PRL的下降程度也不一样,有的显著,有的不明显,这可能与患病的严重程度有关,也可能与实验中采血时间(产后5 d内,具体未统一)不一致有关。
  3.4 催产素 
  催产素(OT)是乳腺受到哺乳刺激,发生神经激素反射后由垂体后叶释放的。其功能在于引起乳腺腺泡外的肌上皮细胞收缩,而发生放乳。由于OT半衰期只有1 min,采血时间很难高度统一,测定出的OT浓度无法反映出某一段时间内的变化。而乳房内压的急剧变化却能反映母猪血中OT浓度的瞬间变化,因此,人们采用母猪乳房内压变化测定作为体内OT定性测定的指标。有人认为,PPDS的发生是由于应激使乳腺腔内贮留的乳汁被排出,而导致垂体后叶OT分泌受阻,或阻碍OT对乳腺上皮细胞的作用。
  3.5皮质醇 
  病猪对应激敏感,应激使肾上腺皮质机能增强,肾上腺分泌的皮质醇(COR)可抑制多形核粒细胞的机能,从而成为乳房炎发生的原因之一。据测定,正常产后母猪血浆中COR浓度为152 ng/mL,PPDS母猪为215 ng/mL。这一结果也得到了罗宝正的进一步证实,PPDS母猪COR水平显著高于正常母猪。
  3.6甲状腺素 
  据观察,PPDS母猪与正常母猪相比,肾上腺增大,甲状腺变小,甲状腺滤泡高度下降。病猪T4浓度较低,为12 ng/mL~27.6 ng/mL,而正常母猪为17 ng/mL~32 ng/mL。另据冯国琼的实验结果,发病母猪的T4(21.75 vs29.12 ng/mL)、T3(0.99 vs 1.59 ng/mL)均明显低于正常母猪。
  4   PPDS母猪血液学和生物化学变化 
  关于PPDS母猪血液学和生物化学变化的报道很少见,仅在宣长和等编著的《猪病学》中有如下描述:在患有严重传染性乳房炎的病猪中,常发生白细胞显著减少,并带有变性左移。在中度病例中,出现白细胞增多和再生性左移。肾上腺的抗坏血酸量以及血中嗜酸粒细胞数减少。红细胞数减少。血清白蛋白、血清白蛋白/球蛋白比下降。血糖、钙、镁值下降。要了解PPDS的发病机理,必需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5   PPDS的常见防治方法 
  (1)用“宫炎清”或青霉素及磺胺嘧啶钠治疗母猪子宫炎;青霉素及磺胺嘧啶钠治疗母猪乳房炎;中草药治疗无乳、缺乳。用药后症状消失,用药期间未见异常反应。中药的治愈率为95.24%,其余方法治愈率均为100%。
  (2)中西药结合(八味催乳散+催产素);一般疗法(肌注青霉素、地塞米松、维生素C、氯丙嗪;投服维生素B6、胃复安、硫酸钠);特有疗法(蜂胶制剂乳炎灵、宫炎净)。临床观察并统计治疗后7 d内仔猪的存活率。
  (3)针对便秘用“通便灵”,10 mL灌肠;针对无乳、少乳用“催奶灵”, 2 mL~4 mL肌肉注射,每天2次;用温肥皂水湿毛巾按摩患病母猪乳房,每天3次~5次,每次20 min~30min。
  (4)感染子宫炎或(和)乳房炎等炎症的用西药治疗(静脉注射催产素+肌苷+各种维生素+高糖;肌肉注射敏感抗生素;冲洗子宫);未发生感染的用中药治疗(王不留行、益母草、当归、路路通等)。测定治疗前后仔猪窝增重、母猪日采食量和母猪直肠温度,结果表明分组治疗效果明显。西药治疗感染性病例见效快,中药治疗非感染性病例成本低,应激小,方法简便。

上一篇:猪瘟病毒及其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下一篇:我国主要猪传染病防治研究进展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