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兽医战略 > 文章

世界禽病研究进展与我国禽病防治战略

时间:2009-05-19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佚名 - 小 + 大

    我国养禽业连续20多年持续稳步增长,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世界养禽大国。据农业部统计,2000年我国肉类总产量达6270万吨,人均占有量为52kg。另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资料,2000年我国禽蛋的产量达到2216.234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41.9%,其中鸡蛋1886万吨,占总产量的85%,人均占有量达17.7kg,总产量及人均占有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改革开放以来,禽蛋平均年增长率达到13.5%。
    然而,一直以来禽病是困扰我国养禽业的关键问题之一。目前我国禽病约有80余种,其中传染病占75%左右,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巨大,已成为制约我国养禽业发展的瓶颈。我国家禽的成活率不高,平均死亡率高达20%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要高出1倍以上,据估计我国家禽死亡损失年均百亿元,疫病引起的生产性能下降、防控开支和其他损失则更为严重。有资料显示我国饲养每只鸡平均的疫苗和药物费用为美国的10倍。
    由此可见,我国的禽病防治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差距,在加入WTO的今天,我国的禽病防治只有尽快与国际接轨,建立有效运行的符合我国实际的防治策略与措施,才能真正使我国养禽业走向世界。本文简述了世界禽病的研究进展,并就我国禽病防治战略谈谈浅显的认识。
    一、世界禽病的研究进展
    (一)重要病毒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1.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 禽流感病毒(AIV)属正粘病毒科,具有8片段负链RNA,编码10种蛋白,其中包含:血凝素蛋白(HA)、神经氨酸酶(NA)、基质蛋白(M)和核蛋白(NP)等。根据HA(9种)和NA(15种)蛋白的不同,AIV分为多个血清型。禽流感的发生频率尽管不如新城疫高,但它可使感染鸡群出现高死亡率,甚至全群覆没,对人类健康也有较大威胁,因此,备受关注。
    依据AIV对鸡的致病力强弱,可将禽流感病毒分为两大类: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LPAIV)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PAIV)。LPAIV感染鸡群一般表现为死亡率低,伴有产蛋量下降及轻微呼吸道症状,与其他病毒或细菌混合感染时,鸡群可出现高死亡率及大部分器官的组织病变。相反,HPAIV则产生高致死性,导致家禽体内多器官严重感染,死亡率可高达100%,甚至危害人类的健康。
    1.1 低致病性禽流感 2000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地区,有10个养殖场的商品蛋鸡爆发低致病性禽流感H6N2型,到2001年仍有3个鸡群检测出H6亚型AIV的抗体,但未分离出病毒。2002年初,H6N2在加州中部地区的商品鸡、火鸡和蛋鸡之间传播。
    2002 年7月,在南非的蛋鸡、育成鸡和肉种鸡群中出现产蛋下降(约50%),死亡率增高(约20%),取感染禽类的组织进行病毒分离,经琼脂免疫扩散实验、RT -PCR和血清分型证实为H6N2亚型LPAIV。2002年意大利北部地区爆发H7N3型LPAI,严重影响禽类产品的出口。
    在亚洲低致病性的 H9N2毒力增强,导致鸡群发生高死亡率(10%~80%)及生产性能的降低。从患病鸡群中分离到的H9N2在实验中并不致死鸡胚,而且与标准株基因序列比较,同源性较高。同时从患病鸡群还分离出其他呼吸道病原:IBV、NDV、TRT、ORT、MG、MS、E. coli等,研究认为:两种或多种病原协同感染是LPAIV(H9N2)导致高死亡率的原因,并没有发生毒力的变异。但目前存在的难题是:利用分离到的 H9N2制作油乳剂灭活苗能有效防止鸡群的大量死亡,但并不能阻止鸡群产蛋量下降,而我国的情况并非如此,利用H9N2制作的油乳剂灭活苗能有效预防鸡群 H9N2 AI的发生。
    1.2 高致病性禽流感 某些LPAIV(H6和H7)在自然界中可突变为有高致病性的毒株,如美国(1983~1984年)、墨西哥(1994~1995年)、意大利 (1999~2002年)、智利(2002年)。有研究表明,这种致病力的变化是由于在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A基因上与保护性有关的裂解位点发生了改变(一段氨基酸的插入)而造成的,突变后的基因与报道的环境中的HPAIV毒株的基因相似。2002年美国弗吉尼亚197个农场的470万只商品鸡爆发H5N2 感染。 
    2001年5月智利发生LPAIV感染,分离出了H7N3亚型病毒,几周后分离出了高致病性毒株。通过对低致病性和高致高性H7N3毒株的 8个基因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分析,发现二者较相似,区别是高致病性毒株在血凝素基因裂解位点有30个核苷酸插入,极可能是两株病毒基因重组产生的。 

上一篇:21世纪中国禽病防制展望

下一篇: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策略的思考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