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鸡市场数据速览 近日,温氏股份、立华股份、湘佳股份这几家国鸡行业的 “巨头”,陆续公布了 2025 年 1 月份的销售月报 ,就像给市场丢下了几颗 “数据炸弹”,引发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 从销量数据来看,这三家企业在 2025 年 1 月的国鸡销量合计达到了 1.43 亿只。看似是个庞大的数字,但仔细一对比,却发现同比竟然减少了 2.72%。具体到每家企业,温氏股份 1 月肉鸡销量为 9463.73 万只(含毛鸡、鲜品和熟食),同比减少 5.26%,从数据上能明显看出其销量的下滑趋势。立华股份销售了 4511.07 万只(含毛鸡、鲜品和熟食) ,湘佳股份销售活禽 398.70 万只,这两家企业表现相对亮眼,销量同比分别增加 3.92%、8.70% ,在整体市场销量微降的情况下,实现了逆势增长。 再看看价格方面,更是让人有些 “揪心”。温氏股份、湘佳股份的销售均价出现了小幅回落,同比下降幅度均超过 9%。温氏股份 1 月份肉鸡销售价为 11.40 元 / 公斤,湘佳股份销售均价 9.70 元 / 公斤。立华股份销售均价为 11.78 元 / 公斤 ,虽然相比自身上月有小幅增加,但同比去年,同样难逃价格下降的命运,下降幅度达 9.18%。 综合这些数据,很明显能看出 2025 年 1 月国鸡市场整体呈现出销量微降、价格下滑的态势。在这个本应借着春节东风,市场一片繁荣的时期,国鸡市场却有些 “寒意” 阵阵,这背后到底隐藏着哪些深层次的原因呢? 二、销量背后的市场博弈 1、企业销量增减剖析 在这三家企业中,温氏股份销量出现下滑,而立华股份和湘佳股份却实现了增长,背后的原因值得深入探究。 先看温氏股份,作为行业内的 “老大哥”,其销量下滑或许与企业战略调整有关。近年来,温氏在不断优化养殖结构,可能减少了部分国鸡的养殖规模,将资源向其他更具潜力的业务板块倾斜 。从市场布局角度来看,温氏的市场覆盖范围广,在一些传统市场,可能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市场份额被竞争对手蚕食。比如在华东地区,当地一些小型养殖企业,以低价策略吸引了部分中小客户,导致温氏在该地区的销量下滑。 再看立华股份和湘佳股份的增长,立华股份一直注重养殖技术的研发和创新,通过提升养殖效率,降低了养殖成本。其培育的优质鸡种,生长周期短、肉质鲜美,深受市场欢迎。在市场拓展方面,立华积极开拓新市场,尤其是在一些二三线城市,通过与当地的商超、农贸市场合作,建立了稳定的销售渠道,扩大了市场份额。 湘佳股份的增长则得益于其独特的品牌定位和销售模式。湘佳主打 “绿色、生态” 的国鸡产品,契合了当下消费者对健康、高品质食品的需求。在销售上,湘佳采用 “公司 + 农户 + 市场” 的模式,不仅保证了鸡源的稳定供应,还通过与农户的紧密合作,降低了养殖风险。同时,湘佳积极拓展线上销售渠道,通过电商平台,将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销量自然水涨船高。 2、环比下降的季节性与市场因素 1 月销量环比 12 月下降,这背后有着季节性和市场等多方面的因素。 从季节性角度来看,1 月往往处于春节前夕,春节前的市场需求节奏与往常不同。消费者在春节前的采购习惯,更倾向于集中在春节前一周左右,在 1 月上旬和中旬,市场需求相对平淡。对于养殖户来说,为了避免春节期间养殖管理不便,以及考虑到春节后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会提前调整出栏策略,在 12 月加大出栏量,导致 1 月的存栏量减少,进而销量下降。 市场层面,春节前,一些大型餐饮企业和批发商,为了降低库存成本,减少了采购量。像一些连锁餐饮品牌,在春节前会根据过往经验,减少鸡肉等食材的储备,因为春节期间门店客流量不稳定,且部分门店会暂停营业。这种市场需求的变化,直接影响了国鸡的销量。 此外,1 月天气寒冷,运输成本增加,物流效率降低,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鸡的销售,导致销量环比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