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基础兽医 > 文章

霉菌毒素对猪危害及其生物降解技术

时间:2023-09-06    点击: 次    来源:中国猪业    作者:佚名 - 小 + 大

2023年8月20—22日,在由国家畜牧科技创新联盟,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农业信息研究所主办,《中国猪业》杂志社、西南科技大学承办的在四川绵阳召开的2023畜牧产业创新创业大会暨第三届猪产业发展大会期间,北京科润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李宁对霉菌毒素对猪危害及其生物降解技术作了报告。

李宁总监主要从饲料中霉菌毒素对猪的危害、霉菌毒素生物降解剂技术原理及降解剂在猪生产中应用效果3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具体如下。

1.饲料中霉菌毒素对猪的危害

霉菌毒素是由真菌(霉菌)产生的具有毒性的次级代谢产物

主要的霉菌毒素包括:黄曲霉毒素(AFT)、单端孢霉烯族毒素(T2毒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ZEN)、赭曲霉素(OTA)、烟曲霉毒素等。霉菌毒素看不见、摸不着、无臭无味,单凭肉眼评判霉菌毒素含量高低,这是对霉菌毒素认识的最大误区,很多时候外观良好的原料仍然能检出较高水平的霉菌毒素。

霉菌毒素的毒性特性

①特异性:分子结构不同,毒性相差很大;②协同性:各种霉菌毒素的同时存在,能加重霉菌毒素的毒性;③高效性:很低的浓度即能产生明显的中毒症状。④稳定性:常用的消毒方法很难破坏。

饲料原料在收获、仓储、加工、使用等不同环节均会受到霉菌毒素的污染,且霉菌毒素浓度随储存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如原料在种植、收获、仓储过程中约有10%~25%受到霉菌毒素污染,到饲料加工环节就会有25%~50%的污染比例,而到饲喂系统则会达到50%~100%霉菌污染率。

造成霉菌毒素发生的原因

种植制度没有轮作、休耕、深翻措施,种植密度过大等;极端气候频发导致霉菌在田间发生概率增加;霉菌毒素污染风险大的副产物在饲料中使用;饲料资源短缺导致超标原料难以彻底禁用;缺乏适宜的干燥和储存条件;陈化粮严重积压,导致发霉变质。

不同种类的霉菌毒素对猪的危害

T2毒素、呕吐毒素主要造成猪的口腔炎症、肠道出血、尾巴坏死,T2毒素还可引起猪的呕吐、拒食,串珠镰孢菌毒素主要引起猪的急性肺水肿,黄曲霉毒素-串珠镰孢菌毒素可引起猪的肝脏病变,赭曲霉毒素和桔霉素可以引起肾脏病变,玉米赤霉烯酮主要引起猪的生殖器障碍和繁殖功能受损。

猪霉菌毒素中毒症状及危害

大猪有泪斑、皮肤形成红色斑/铁锈斑,母猪流产、产程变长、产死胎,产房仔猪外阴红肿、初生仔猪“八字脚”,保育仔猪出现腹泻、消瘦、生产性能下降。低剂量霉菌毒素更需要引起重视,会引起免疫抑制、使猪易感疾病、药物效果降低、免疫失败、久病不愈、能量和营养利用率降低、出栏重降低、日增重降低、日采食量降低、料肉比升高、动物产品质量降低、母猪出现假发情、不规则返情、配种率低、流产/死胎增加、公猪精液质量降低,导致猪场整体效益下降。

引起霉菌毒素中毒的原因

一是多毒素协同污染,加重毒性;二是霉菌毒素在原料中分布不均匀导致局部猪群严重中毒;三是隐蔽(结合)毒素的存在,只有少部分毒素以游离形式存在(常规方法能检测到),大部分与蛋白质、淀粉、粗纤维等以结合态形式存在(常规方法不能测定),经消化酶处理后可以促进其释放。四是养殖环境及管理较差;五是玉米等原料储存时间及方法对毒素的影响;六是国家饲料卫生标准和动物实际耐受性存在差异;七是检测方法的差异;八是使用质量差的脱霉剂等。

上一篇: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控与净化技术

下一篇:新形势下规模猪场非瘟防控策略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