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31 点击: 次 来源:中国动物保健 作者:徐书永 - 小 + 大
2.1 急性型猪瘟 急性型猪瘟主要划分成最急性型和急性型两种。其中最急性型的猪瘟大多发生在每年的夏秋季节,这个时期外界温度相对较高,湿度较大,并且十分适合各种吸血昆虫生长,卫生环境突然变差之后,大量蚊虫就会通过吸取血液传播猪瘟病毒。当猪群受到猪瘟病毒侵染之后,患病猪在早期阶段就会表现出严重的临床症状,体温迅速升高到42℃,最高升高到43℃,不能正常采食,呼吸急促,咽喉部位会出现严重的肿胀现象,全身体表皮肤会出现充血出血,口腔、鼻腔当中会流出不明的液体,由于发病较急,发病过程相对较短,往往来不及处理就会死亡,一般在发病当天就会出现大量的病死病例。急性猪瘟也是夏季经常出现的一种类型,具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患病猪主要表现为全身体表淋巴结显著肿大,部分患病猪的器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现象,精神状态萎靡不振,眼角分泌物显著增多,不能正常行走,行走左右摇摆,行走不稳定,部分患病猪进食之后表现为呕吐现象,该类型的患病猪发病时间相对较长,通常在发病5~7d之后相继死亡,进一步检查还能够发现患病猪的全身淋巴结都存在肿胀现象。初期便秘,后期严重腹泻,在腹泻物中夹杂很多纤维素性的黏液或者血块,患病猪鼻子耳后腹部四肢内侧、皮肤和外阴处都会出现针尖大小的出血点。病死猪的腹股沟淋巴结会呈现显著肿大的现象,种公猪的阴茎、包皮当中会蓄积有很多浑浊的液体,恶臭难闻。 2.2 慢性型猪瘟 慢性型猪瘟又被称为亚临床症状,发病过程较为缓慢,但新生仔猪受到病毒侵染之后,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比较明显,造成的死亡率相对较高,发病之后患病猪主要表现为采食量逐渐下降,精神萎靡不振,体温升高到40℃以上,全身体表皮肤会出现很多小的出血点。通过对病死猪进行身体皮肤检查,能够发现表面存在大量的出血点和紫红色的出血斑块,有时还能够看到大量的坏死病灶,有时在患病猪的耳部、尾部皮肤表面会出现大量坏死现象,发病过程通常在2~3个月。患病猪的采食欲望时好时坏,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身体逐渐衰竭,腹泻比较明显,致死率相对较高,联合应用抗生素治疗,没有取得任何的效果,妊娠阶段猪群在中后期很容易出现流产,产下的胎儿大多死亡,体表皮肤潮红充血,即便是能够成活也会表现为不能正常吃乳,身体衰弱,精神状态变差,短期内就会死亡。 2.3 温和型猪瘟 温和型猪瘟又被称为非典型猪瘟,是当前生猪养殖领域发生流行率相对较高的一种类型,出现该类型猪瘟主要是因为多年进行疫苗免疫接种过程中,养殖场的猪瘟病毒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造成患病猪由典型的猪瘟向着非典型猪瘟转变,患病猪外在症状正常,通常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或者表现出轻微的临床症状,如果没有进行仔细有效的观察,大多不能够及时对病情做出有效的判别。 3 无害化处理 在生猪检疫工作开展过程中,不管是产地检疫还是屠宰检疫,发现了猪瘟病毒感染的病例,一定要执行严格的扑杀封锁隔离制度,认真检查养殖场疫苗免疫接种情况,猪群的引种现状,饲料来源和泔水的处理情况,并对整个猪群的身体健康进行全面检查。确诊为猪瘟病毒感染之后,通常整个批次的猪群都需要进行严格的无害化处理。另外在开展疾病诊断过程中,也需要根据各个脏器组织的病变情况,进一步判定是否存在猪瘟病毒感染,发病过程较长的患病猪会表现为坏死性肠炎,病变位置主要集中在回肠的末端,盲肠和结肠黏膜上有时会出现很多同行的轮纹状,纽扣状的溃疡病灶。病变位置会突出于黏膜表面中央向内凹陷。屠宰检查过程中,一定要做到认真仔细的观察。另外在无害化处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要执行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当地的环境承载情况,选择相应的无害化处理手段,当前常用到的手段主要包括了掩埋法、焚烧法、化制法,不同方法有着各自的优缺点,需要综合考量,避免无害化处理过程中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和破坏,防范猪瘟病毒的进一步传播蔓延。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生猪检疫工作开展过程中,不管是产地检疫还是屠宰检疫,都需要做好猪瘟病毒的有效鉴别和诊断,通过外在临床症状观察,对生猪屠宰过程中各个脏器组织进行有效的判定,有条件的情况下采集典型的病料组织进行猪瘟病毒抗原检测,在明确猪瘟病毒感染之后,做好整个批次猪群的扑杀无害化处理工作,真正做到对患病猪的集中处理,防止病毒进一步扩散蔓延,使养殖场病死猪都能够得到严格的无害化处理,禁止上市销售。另外生猪检疫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做好预防和善后处理,如此才能够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将疫病扼杀在萌芽阶段。 |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