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产品安全 > 安全生产 > 文章

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05-16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贺东升 - 小 + 大

摘要:动物源性食品原料种类较多,影响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因素也较多,如饲料污染、添加剂和药物使用的不规范、药物残留、动物疫病、环境和饲养管理等。在实际生产中,要从影响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诸多因素入手,采取科学选址、合理规划,选用配方科学、健康均衡的饲料,合理使用药物和添加剂,搞好疫病防控、加强监督检疫,规范加工程序、保证环境安全,科学防控,提高动物及动物源性食品的品质。

动物源性食品是指全部可食用的动物组织以及蛋和奶,包括肉类及其制品(含动物脏器)、水生动物产品等。随着人民经济水平的逐渐提高,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人们对动物源性食品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大,因此,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对保障人们的饮食健康至关重要。

然而,21世纪以来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如2006年的“苏丹红鸡蛋”事件、2011年河南的“瘦肉精”事件、2013年鸭舌制品含甜蜜素事件、2019年三全水饺检测出非洲猪瘟、2020年兰州“布氏羊奶”事件等,都对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不仅使社会、企业经济遭受重大损失,还严重影响了人民的健康生活。本文主要从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现状和防控措施两个方面来讨论,为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防控提供参考。

1 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现状

1.1 饲料污染

动物饲养过程中饲料是主要食物之一,一旦出现污染将会对动物机体造成影响,从而导致动物食品出现质量问题,甚至产生食品安全问题。目前动物在饲养中使用的饲料存在缺乏管理以及来源不明的情况,饲料中的污染物不明确,在使用之前缺乏检测,存在安全隐患。

此外,饲料还会发生霉变或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影响饲料霉的因素包括致病性细菌(如链球菌、沙门氏菌),各种霉菌及其毒素、病毒、寄生虫和其他有害物质(如农药、二噁英、城市泔水、垃圾)等对饲料造成污染。饲料是很多病原微生物的重要传播途径,人畜共患传染病病原微生物可以通过排泄物、水、空气等污染饲料,这些不洁饲料被动物摄入后可造成动物不适甚至患病,因此影响动物源性食品质量。

1.2 动物疾病

目前,全球已知的300多种动物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其中有100多种为人畜共患病,如口蹄疫、猪链球菌病、疯牛病、旋毛虫病、钩端螺旋体病和囊虫病等。猪瘟、新城疫等病虽不感染人,但动物在感染后分解的毒素也可能会引起人的食物中毒。此外,有些动物疾病没有明显的外部特征,但机体的生理状况却发生了改变,病毒在体内潜伏,这对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影响是容易被忽视的。

1.3 抗生素和添加剂的滥用

因为高密度养殖的牲畜和家禽容易患病,我国此前养殖业长期使用大量抗生素以预防畜禽疾病,这些抗生素最终通过食物链停留在人体中,当残留的抗生素侵入人体时,会引起细菌耐药性并影响人体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所以国家也因此“禁抗限抗”。据统计,我国每年生产约21万吨抗生素原料,其中97000吨用于养殖业。毫无疑问,我国养殖中使用抗生素也是世界上第一的,已发现在食品中非法添加的兽药及添加剂,如盐酸克伦特罗,三聚氰胺,苏丹红,氯霉素,呋喃唑酮、避孕药,安眠药,甚至有使用人用药物,激素等违法行为。此外,饲料添加剂的使用不规范、非法添加致使有毒物质在动物机体内蓄积,也严重影响了动物源性产品的质量。

1.4 药物残留

兽药的滥用或使用过量容易造成药物的残留。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使用过量药物、滥用激素类药物等,都会影响动物的治疗效果,使动物产生耐药性并导致药物残留,进而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如果在饲料中大量地添加、使用药物,不按照休药期的规定需要,也会导致动物体内的药物残留严重超标。

上一篇:生物安全漏洞是养殖失败的“祸根”

下一篇:畜牧业安全生产“九必须、九严禁”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