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基础兽医 > 文章

中小规模猪场非洲猪瘟防控关键举措与实践效果

时间:2022-04-25    点击: 次    来源:猪业科学    作者:方晓敏 - 小 + 大

2018年8月我国传入非洲猪瘟以来,疫情几乎席卷所有省份和地区,生猪产业遭受重创。为加快恢复生猪产能,维持农业经济稳定,大批中小规模猪场重新投产,但受制于非洲猪瘟疫苗和特效药物的缺乏,设施条件有限的中小规模猪场在疫情肆虐中沉浮不定,养殖压力剧增。但非洲猪瘟疫情仍长期、持续流行,中小规模猪场如何有效防控非洲猪瘟,是当前生猪产业面临的重要议题。

文章针对非洲猪瘟在养殖生产中反复、持续发生,中小规模猪场养殖条件与设施有限,防疫压力大的产业现状,结合生产实际,分析了非洲猪瘟持续流行的主要原因,指出疫情防控的关键作用点和重要举措,为中小规模猪场非洲猪瘟防控及生猪复产提供技术参考。

1 非洲猪瘟疫情持续流行的主要原因

非洲猪瘟病毒是目前惟一的DNA虫媒病毒,且蛋白结构复杂,环境耐受性强,在自然环境中可长时间存活,并具有传染性。

在干燥的室温环境下可存活2年,56℃可存活2h、4℃存活6个月、-20℃则可无限期存活,尤其在pH3~10的环境中十分稳定。同时,非洲猪瘟病毒因其独有的生物学特性,至今未能研制出有效的治疗药物和疫苗。

类似于众多传染性病原,非洲猪瘟病毒包含猪体接触性直接传播,以及通过人、车、物,甚至虫媒、老鼠等间接传播。病原感染途径涵盖皮肤、生殖道和口鼻等,传染面广、渠道多样。

疫情防控需要限定区域间生猪调运,不可避免导致猪价差异,不法商贩为牟利非法运输生猪或走私的冻肉,造成疫情传播。

部分养殖场疲于长期持续的疫情防控,意识有所松懈,生物安全防控效果不达标,导致疫情反复并外溢。

基层非洲猪瘟监测力量薄弱,时效性差,或存在不规范检测机构,或养殖场自行监测,结果不准确,疫情发生后做不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职能部门监管呈现疲态,部分监管流于形式,养殖场疫情发现晚,或疫情发生后病死猪处理不规范的情况,导致疫情蔓延。

2 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关键作用点

针对传染性疫病要素环节,做好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阻断工作。但中小规模猪场很难高效、精准判别传染源,根据非洲猪瘟流行诱因,可重点关注切断传播途径、提高猪体免疫力等防控关键点。

调研发现:中小规模猪场发生非洲猪瘟疫情,约50%因购买猪肉产品导致,30%因饲料、车辆、工具、人员进入引起,15%因购进苗猪引起,3%由猪场外围鼠、猫、鸟等带入引起,2%为其他因素导致。其中,人为因素占比高达95%。因此,中小规模猪场非洲猪瘟防控务必严格对场内饲料、水源及设施消毒,避免人、车、物带毒入场,谨慎引苗、引种,严控飞鸟等虫媒传播,落实日常防疫制度,强化生物安全防控体系。

根据季节调整环境温、湿度,给猪群提供舒适的环境、均衡的营养,减少应激,提高猪只机体健康度及免疫力,提升病原感染阈值;有条件的猪场可适当降低饲养密度,舍间采取物理隔断,减少工具互换使用,推行母猪批次化生产,降低非洲猪瘟发生的可能。

鉴于非洲猪瘟的长期持续流行,基层职能部门更需强化防疫宣传,引导养殖户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不放松警惕,坚持定期抽检。同时,以分级监管制,明确各级职责,做好生猪生产、调运及病死猪处置监管,必要时需协助养殖户开展快速检测与阳性猪处置工作。

3 中小规模猪场非洲猪瘟疫情防控的关键举措及实践效果

纵观生猪养殖过程及非洲猪瘟流行以来疫情防控实效,中小规模猪场非洲猪瘟防控务必做好以下几点。

根据猪场周边环境、猪场内部功能区、道路、人员流动等情况,进行风险评估;制定各环节、各岗位生物安全细则和操作规程,由专人监督,严格执行,防止外来病原入侵及在场内传播,构建适合本场的最佳生物安全防控体系。

疫情反复的大环境下,引猪入场极大地增加了防控风险,抽样检测本身又存在隐性猪漏检的可能。因此,原则上猪场应尽量满足自繁自养。确需引猪时,必须严格清洗、消毒运输车辆及隔离舍,做好猪只入场前、隔离早期(1周)、中期(20d)和混群前非洲猪瘟病毒检测。

严控进场人、车、物,科学选用消毒药。具体消毒剂选用及建议使用方案如表1。

上一篇:猪场内“低烈度”非洲猪瘟病毒的应对之策

下一篇:我国动物疫病净化发展历程及形势分析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