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01 点击: 次 来源:中国科学报 作者:佚名 - 小 + 大
鲍英慧说,期待我国养殖端的养殖环境在饲料“禁抗令”发布后逐步形成良性循环态势,真正实现安全优质、高效养猪。 养殖“替抗”过程中,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等大环境的压力是一个挑战,这要求养猪端建立良好的全流程防控体系。国家层面也要进一步控制好生猪等市场供需平衡,保障养殖行业良性发展。 “养殖‘替抗’过程中,中小养殖户往往没有足够的技术、资金能力支撑,这就需要大型饲料企业、养殖企业为其提供产品、技术和服务等支持,带动中小养殖户共同推行养殖‘替抗’。”鲍英慧说。 养殖“替抗”会为养殖端带来多大的经济压力?湖南省养猪协会副会长、国家级宁乡猪保种场场长李述初表示:“经过几年的探索,我们已研发了流沙河花猪饲料配方专利技术,宁乡花猪养殖已基本不用抗生素了。起初推行‘替抗’养殖时,我们的养殖成本大约增加了近10%,但不到两年成本价就回归正常了。‘替抗’会经历‘阵痛’,但换来的生猪健康是无法用钱来衡量的。” 李述初说,养殖端,尤其是中小养殖户一定要自觉落实国家政策,把保障食品安全放在首位,逐步改变抗生素滥用的局面,真正保障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有关部门也要加强养殖“替抗”的稽查和监管。 “养殖端尤其是中小养殖户首先要改变的就是行业认知。”印遇龙表示,上世纪我国畜禽规模养殖业刚刚起步的时候,国家对抗生素的使用管理相对宽松, 抗生素也在我国养殖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这也导致了养殖业对抗生素产生较大依赖性,相当一部分从业者认为离开了抗生素就没办法搞养殖了。 “全面‘替抗’直至最后‘无抗’,一直是我们的目标,但的确还在路上。”印遇龙表示,养殖企业和整个产业对养殖“替抗”“无抗”的认知很重要,政府部门要加强宣传,建立完善的抗生素用药检测认证制度,逐步推进养殖“替抗”。 业界:“替抗”将是持久战 加快制定应用指南“养殖突然停止使用抗生素会导致动物患病率增高、养殖效率下降,这是当前‘替抗’的主要困难。”印遇龙表示,就我国目前规模养殖的环境条件、密度条件、防疫条件来看,如果直接禁止在养殖中使用抗生素,将带来更大的损失。 因此,从饲料“禁抗”到养殖“无抗”将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可能要10年至20年,甚至更长时间。必须要有相应的步骤和解决方法。 动物保护专家、中国猪业高层交流论坛组委会副会长匡宝晓认为:“我们不能将抗生素妖魔化,它在产生耐药性的同时,为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当前‘无抗’养殖的压力包括养殖环境的复杂性、养殖企业(户)对生产成绩的追求、‘替抗’产品或方案难获认可或成本过高等。首先要做到的是结果‘无抗’,即畜产品没有抗生素残留。下一步的目标就是过程‘无抗’,即在养殖过程中不能使用抗生素。” 印遇龙表示,“替抗”是一个系统工程,政府和社会层面要多从管理和技术角度进行宣传和培训,对终端产品严格监管和把控;“替抗”是一个现场管理和技术系统,现在猪场讲管理和细节,但管理和细节的理论是短板,有待加强;一线员工执行力和主动性也没发挥好,要进一步做好培训。 为了让“替抗”各环节的工作有据可依,规范引导行业发展,满足消费者对绿色健康高品质猪肉产品的需求,印遇龙先后召集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浙江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林业科学院等科研机构以及相关养殖端企业,探讨制定《生猪养殖替抗应用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目前,《指南》已进入正式起草阶段,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前成稿并尽早出版。黄瑞华介绍,《指南》将涵盖养殖“替抗”的产业背景、现实挑战、营养方案、条件保障、实操策略、监管体系、实际案例等7个方面的内容。 《指南》将围绕当前生猪养殖“替抗”面临的系列问题给出建议,包括法律法规保障、环境安全保障、猪群健康保障、营养平衡保障、智慧环控保障、循环利用保障、药残监测保障与效益目标保障等。 《指南》还将包括场舍条件建设要提档升级、健康养殖体系要提档升级、猪群健康监测要及时全面、疫病防控保障要精准有效、仔猪培育护理要周到得体等内容。“它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操作性强,将是大型养殖企业的管理参考书,也会是家庭农场、普通员工的实用工具书。”印遇龙说。 中国猪业高层交流论坛组委会会长李俊柱表示,“替抗”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对疾病过程更多地理解,对“替抗”方案更深入地研究,对养殖过程更细致地管理,才能达到少发病、少用药的目标。养殖端“无抗”是未来趋势,但中国畜禽疫病繁多、复杂,至少几十年内还离不开抗生素。 未来10至20年,养殖业将从饲料端“无抗”开始,实现养殖端逐渐“替抗”。随着规模养殖的快速发展、“替抗”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无抗”养殖时代一定会到来。 |
上一篇:北京冬奥会闭环管理的生物安全解读
下一篇:猪场多点式生产体系生物安全管理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