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0-08 点击: 次 来源:中国畜牧业 作者:严康,赵国琦 - 小 + 大
2. 资源整合度高。楼房养猪模式有助于整合各类生产资源要素,生产设施设备相对集中,各种管道线路铺设路径更短,更易实现智能环控、精准饲喂、机器人操作管理、全量收集吸附除臭、生物安全升级,从而提高智能化管理效率和劳动效率,是规模化、集约化养猪生产的一种创新。例如:通过自动通风和温控系统,使猪舍保持着最适宜的温度,猪只健康生长,应激和用药减少;严格生物安全管理,最大限度保障集约化生产安全;应用智能猪只识别系统,实现生产可追溯。 3. 环境污染减少。楼房猪场可充分利用楼房势能落差,将各楼层粪尿收集到低处,减少环境污染面;同时配套先进设备,对粪污、废气、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实现生态养殖。通过建设有机肥厂,采取干湿分离、除磷、除氮等技术处理收集的粪污,实现粪污资源化和能源化利用。猪场的废气通过负压风机进行收集,经过微生物处理等多重净化后高空排出楼外,极大减少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采用密封管道运送死猪和胎衣,集中无害化处理,杜绝交叉污染,实现“零”排放。 4. 楼房养猪模式的劣势。一是生物安全要求相对较高。楼房养猪模式集约化程度高,层与层之间在纵向上的生物安全要求相对较高,猪只转栏、饲料运送、养殖废弃物处理等方面风险更大、操作管理要求更高。二是建设成本相对较高。楼房养猪模式相对平铺式养猪模式,地基加深、楼层加高、墙体加厚、抗震等级提高、地面防渗防腐蚀标准提高,带来猪舍各项建设成本均有所增加。此外,每层独立的粪污收集系统、空气过滤系统、环境控制系统、猪只转运坡道和升降机、废气处理等配套设施设备成本也有所增加。三是土地复垦相对较难。楼房养猪模式的猪舍地基深、地面硬化厚,土地复垦相对平铺式养猪模式难度更大。四是建设周期相对较长。楼房养猪模式的猪场建设周期一般为6-9个月,比平铺式养猪模式猪场建设周期长约2-3个月。 三、发展建议 长期以来,生猪产业链中的饲料、养殖、屠宰、流通与交易等环节高度碎片化,分散在不同区域、不同公司之中,没有建立深度联系。在每年280万吨猪肉消费需求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要实现全省猪肉持续稳定供应,需要在生猪生产源头上进行保障,改变传统养猪模式,打通产业链中各环节的“断点”,通过养殖方式、模式、工艺、设施设备等方面创新和升级,从根本上缓解或破除“猪周期”。 1. 升级“一体化”楼房养猪新模式。当前,楼房养猪模式正在向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迈进,有条件的地方可升级为“料、养、宰、销”一体化运营的高端“造肉工厂”,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互联网科技,让所有养猪生产工序都在一个空间内完成,运进的是饲料,运出的是猪肉产品,减少人、猪、物、车等的流动频率和交叉机率,降低生物安全防控风险,节约运输成本,为社会提供健康、安全、美味的猪肉食品。 2. 加快楼房猪场建筑技术攻关和推广。楼房养猪模式是采取独立楼栋、独立楼层、小单元饲养的生猪生产模式,不同于楼层的简单叠加,应当尽快制定和出台国家楼房养猪建设标准,充分考虑疫病防控、环境保护等因素,进行严谨科学的设计和建设。同时加大科技攻关和应用推广,持续跟踪调研省内外在建项目和投产项目运行情况,及时总结楼房养猪模式的经验和不足,供土地资源紧张地区参考借鉴。 3. 解决土地复垦等难题。目前国家已出台政策允许养殖设施建设多层建筑,并要求各地根据本区域农业生产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合理确定用地规模和建设标准。需进一步对楼房多层立体养殖用地的取得及退出复垦条件进行细化明确,以更好解决楼房立体式养猪“选址和退出”问题。 四、结语 非洲猪瘟疫情影响下的养猪业变革大势已经形成,楼房养猪作为新兴的生猪养殖模式,生物安全仍是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各大养殖企业研发建设的楼房猪舍已经为新一代楼房养猪模式探索出可行性方案, 这或能成为未来集约化、高效化养殖的一条重要道路。只有通过合理的规划布局、有效的环控模式、智能的设施设备、稳固的生物安全结构以及高效的生产管理, 建立安全、高效、环保的“养猪工厂”,楼房模猪舍才能真正做到“小面积高产出,少人工高收益”,成为现代畜牧业的主力军。 作者:江苏省畜牧总站 严康,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赵国琦 |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