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9-27 点击: 次 来源:上海市松江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作者:曹燕、李闽 - 小 + 大
3 饲料及其原料霉变状况改善 近年来,研究人员对我国多个地区的饲料及饲料原料霉菌毒素污染状况进行跟踪调查发现,畜禽饲料及饲料原料霉菌毒素污染严重。畜禽饲料主要由玉米、麦麸、豆粕等农作物加工而成,这些饲料原料在储存、加工的过程中,受潮容易发生霉变,霉变后的饲料霉菌孳生迅速,主要表现为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3种霉菌,由此产生大量的霉菌代谢产物,危害畜禽生长健康。同时,霉菌增殖消耗饲料中的营养物质,造成饲料蛋白质丢失,淀粉含量下降,醛、酮类物质增加,对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构成威胁。因此,重视饲料及饲料原料霉变状况、改善霉菌污染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饲料及饲料原料霉菌毒素管控以防霉脱毒为主。一方面,严格把控饲料及其原料中水分的含量、做好加工制作过程中水分和温度的管控措施,预防饲料原料的霉变;另一方面,对于大量饲料原料霉变的情况,全部丢弃势必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要合理利用脱霉剂进行饲料的脱毒处理,降低霉变饲料对养殖业的危害和影响。隋明的研究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和乳酸杆菌混合培养物对黄曲霉菌生长及产毒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4 饲料颗粒大小 合适的饲料粒度被认为会影响饲料利用效率、动物消化道健康和生产性能。研究人员认为饲料平均粒度在1200~400μm范围内,粒度每降低100μm,可提高饲料利用率1.0%~1.5%。此外,饲料颗粒大小还会影响动物的生长性能。段海涛等选用不同孔径的筛片对饲料原料进行粉碎,发现2.0mm筛片获得饲料粉碎粒度626μm,生长猪平均日增重最高,料肉比最低。颗粒过大的饲料可能在采食过程中遭到剩余而吸潮发生霉变,从而影响动物采食量。然而,饲料颗粒的大小受多种因素影响,饲料原料的类型、饲料加工厂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成本会制约饲料颗粒的粉碎程度。也有一些学者认为过细的饲料颗粒可能导致或加重动物消化道溃疡,影响动物消化道健康。因此,研究人员建议生长育肥猪饲料颗粒大小在700μm左右为宜,且颗粒大小分布越均匀越好。 综上所述,饲料管控是无抗养殖的关键环节,但无抗养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个方面的共同配合,例如:饮水净化、免疫接种、饲养管理、动物福利等。无抗养殖也不仅仅是行政管理部门的一纸公告能够实现的,需要从业者的自觉行动和共同参与。 |
上一篇:禁抗后仔猪将面临4大难题5大关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