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09 点击: 次 来源:今日养猪 作者:成廷水,张翼,李毅 - 小 + 大
3.3.3 改善肠道发育和健康 肠道不仅是动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维持肠道的良好发育以及健康对于抵御病原感染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从改善肠道发育和健康的角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减少日粮中引起肠道的损伤因素。如降低日粮抗原含量(低豆粕或低大豆抗原的大豆蛋白制品),减少霉菌毒素的污染等。肠道过敏反应引起的肠道损伤是大肠杆菌等致病菌感染引起仔猪腹泻的前提条件。 (2)给肠道发育提供营养(肠道友好营养素)。日粮补充谷氨酰胺、丁酸、核苷酸可以为肠上皮细胞增殖提供营养和基质,促进肠道的发育,并加快肠道损伤之后的修复。 (3)加强肠道的锻炼。日粮增加慢发酵的不溶性纤维,可以增加肠道的运动,促进肠道的发育。但增加可溶性纤维可能对幼龄动物(如乳仔猪)的肠道发育不利。 (4)消除免疫抑制因素。即使较低剂量的霉菌毒素仍会对机体产生免疫抑制,因此尽可能减少饲料霉菌毒素的污染是必要的。在无法确定饲料霉菌毒素污染程度的情况(通常霉菌毒素很难准确检测)下,饲料添加霉菌毒素处理剂是一种可行的办法之一。 3.4 五环无抗策略之四:非抗生素抗菌 一些非抗生素的添加剂产品具有直接的抗菌效果,包括酸化剂、植物抗菌剂、抗菌肽、溶菌酶、氧化锌等,尽管这些抗菌物质的抗菌能力很难达到抗生素的效果。如果可以充分实施前三环的措施,就足以实现感染压力低于机体抵抗力。同时也可以考虑通过这些非抗生素抗菌剂的合理组合,发挥协同作用,增强抗菌效果(如在欧洲,应用酸化剂与植物精油的配伍是比较常见的方案)。关于各种非抗生素抗菌物质的作用特性及优缺点以及如何合理搭配业界已有众多论述报道,本文不做重点讨论。 3.5 五环无抗策略之五:修复损伤,消除症状 病菌感染会导致炎症反应,造成组织损伤、产生发热、腹泻等表观症状,应该尽快的修复损伤,并消除这些表观症状(这些表观症状养殖户最为关注)。修复损伤,消除症状的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5.1 抗炎 避免过度的炎症反应,可以减少组织损伤。阿司匹林是医学上经典的抗炎剂,但饲料中是不允许添加的,因此可以考虑其他水杨酸制剂以减少副作用。另外不少植物成分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如血根碱、木脂素等),可以在生产中加以使用。 3.5.2 修复肠道 肠道损伤(包括通透性增加)是炎症反应发生的主要组织,肠道是动物消化吸收以及免疫的重要器官,应该尽快修复肠道,以恢复生产性能,减少腹泻的发生。研究表明,日粮补充谷氨酰胺、丁酸、核苷酸等对修复肠道有重要的作用。 3.5.3 抗分泌 腹泻的直接原因是肠道液体和电解质分泌增加所致。日粮添加一些收敛剂(如氧化锌、单宁酸、腐殖酸钠等),有利于抑制肠道的分泌活性,降低腹泻程度;另外电解质平衡失调也是导致肠道分泌液体增加的主要原因,适当降低日粮的电解质平衡值(dEB值)有利于降低因肠内渗透压偏高引起的分泌增加。 3.5.4 增加水分的重吸收 腹泻的表观性状是粪便的水分增加,适当降低粪便水分可以降低对腹泻程度的感官判读。水分的重吸收主要发生在后肠特别是直肠,后肠发酵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特别是丁酸,有利于提高水分的重吸收,降低粪便的含水量。需要注意的是,饲粮添加的丁酸(制剂)是很难到达后肠,甚至直肠的,从而更多的依赖后肠微生物发酵的方式来提供丁酸,因此日粮增加某些纤维,通过后肠纤维发酵产生较多丁酸可能更加有效。 综上所述,很多所谓的“替抗”方案解决的只是第四环非抗生素抗菌的问题,这只是中间一个环节。如果不考虑前面两个环节,感染压力太大;如果不考虑第三环的提高抵抗力环节,就会降低病原菌感染的门槛,增加了感染的风险;如果不考虑康复环节,生产性能恢复太慢,养殖户也不满意。因此五环无抗策略并非独立的五环,而是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另外,五环策略思考的顺序不应倒置,否则可能很难达到效果(或者会出现反复),或者是成本增加,或者会影响目标动物的生产成绩。当然本文仅仅从饲料的角度谈无抗饲料的策略,如果考虑到养殖端生物安全的加强、硬软件的改进,人员素质的提高等,相信我们最终是可以打赢中间这场“抗菌”的攻坚战役,最终取得无抗饲料的成功!
|
上一篇:养猪生产中精液的生物安全管理
下一篇:禁抗攻坚战的难点在养殖端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