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7-03 点击: 次 来源:中国农网 作者:佚名 - 小 + 大
在养殖端,第一,需要改进饲养模式,完善饲养体系,配备完好的设施设备,加强营养、预防接种,减少疫病的发生;第二,改善养殖条件,提升养殖场的生物安全措施,比如加强消毒、隔离、通风,科学处理粪污等,改善农场环境,提升动物自身免疫能力,减少疾病传播的机会;第三,严格依法依规合理科学地使用抗生素,为市场提供更多优质“无抗”肉,减少抗生素滥用所造成的危害。 6、国外“禁抗”经验了解一下! 据了解,半个多世纪以来,饲用促生长类添加剂从发现、生产和应用于畜牧业,再到逐渐退出,经历了一个轮回。 自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饲料药物添加剂用于畜牧业生产以来,已有60余年的历史,由此带来的问题或争论,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主要是药物残留和细菌耐药性等问题。为此,1976年欧盟禁止在饲料中使用四环素类和青霉素类,1979年禁止在饲料中添加竹桃霉素,自1986年以来,欧盟多个国家已相继禁用APGs。 1986年瑞典全面禁止在畜禽饲料中使用促生长性抗生素,成为第一个不准使用抗生素作为生长促进剂的国家。1995年丹麦和挪威,1996年德国、1997年欧盟其他成员国禁止阿伏霉素。1998 年1月丹麦和芬兰分别禁止维吉尼亚霉素和螺旋霉素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1999年 7月和 9月,欧盟委员会禁止使用其他几种抗生素生长促进(泰乐菌素、螺旋霉素、杆菌肽和维吉尼亚霉素)。随后,丹麦于2000年开始在畜禽饲料中全面禁用促生长类抗生素添加剂,抗生素只限于按处方用于治疗动物疾病。2006年在欧盟成员国全面停止使用其余的所有抗生素生长促进剂,包括离子载体类抗生素。 (EC)1831/2003号法规对欧洲畜牧生产产生了显著的积极的影响。逐步淘汰抗生素生长促进剂,可使抗生素消耗大幅减少,细菌耐药水平下降。欧洲饲料中禁止添加抗菌促生长剂后,抗生素用量在瑞典、丹麦、挪威和芬兰分别减少了65%、47%、40%和27%,动物细菌抗生素耐药性的流行率也明显低于欧盟其他国家。 1995年,丹麦开始监测食用动物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在肉鸡饲养业,虽然禁用抗生素类生长促进剂对肉鸡的生产率和成活率没有影响。但是从1995年 11月到1999年5月,饲效率改善了0.016 kg/kg活重,生产性能其他指标的改善趋势变慢。 禁止生长促进剂的使用结合良好的农场卫生环境,在饲料中不连续使用抗生素也可以使家禽饲养获得良好的生产结果。此外,一些非抗菌物质,包括抗氧化剂、免疫刺激剂、酶制剂、微生物制剂等得到了更广泛的开发和应用。借此欧盟实施抗生素生长促进剂禁令之际,应加强我国畜禽产品生产的法制管理,严格执行禁药期和停药期,禁止非批准药物的使用,促使我国养殖业由追求数量型向高品质、高效型转变。 我国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公布的药物饲料添加剂退出计划(征求意见稿) 中指出,2020年起将退出除中药外的所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品种,对既有促生长又有防治用途的品种,修订产品质量标准,删除促生长用途,仅保留防治用途。这份征求意见稿跟欧盟的规定相一致,并没有要求在动物养殖过程中全面禁止抗菌药的使用,也没有禁止兽药在商品饲料中添加使用,科学、合理。但同时我国畜禽养殖依然是中小规模占绝大比率,猪(鸡)舍设计的合理性、环境卫生状况以及管理水平等参差不齐,需要不断完善相配套的符合中国养殖现状的技术服务体系,确保不出现新的食品安全问题或者隐患。 |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