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给养猪业产生较大的次生影响。这些影响有短期的和长期的,有宏观的和微观的,有直接和间接的,有消极的也有积极的,但更多的是给我们养猪业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 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养猪业的影响 1.1 对生猪和物资调运的影响 出于控制疫情的需要,多地出台了封村封路、限制交通、控制人员出行等管制措施,直接影响生猪及生产物资的调运。 春节前,许多猪场都储备了1个月左右的饲料等生产资料,一段时间之后储备的物资已消耗差不多。如果疫情继续,相关管制措施继续执行,将影响饲料和物资的采购,影响生猪的销售,直接影响养猪业正常生产。有些养猪场甚至因为物料不能进场或约不到运输车辆而出现“断料”现象。虽然农业农村部、交通运输部、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解决当前实际困难加快养殖业复工复产的紧急通知》,但由于种种原因,各地执行力度不一,许多猪场依然存在调运困难。 1.2 对生猪销售和猪价的影响 为了控制疫情的蔓延,国家采取了延缓上班、推迟复工、暂缓开学等防控手段。屠宰企业不能如期开工复产,对生猪的销售带来直接影响。企业、学校、酒店、旅游区等不能正常复工、复学、营业,百姓出于降低感染风险考虑,宅在家中不能出门,都影响猪肉消费,造成生猪销售难,猪价下滑。疫情期间生猪的压栏,会导致疫情结束之后出栏生猪的体重大幅提高,许多猪场可能出现抛售,从而出现供大于求,造成猪价暂时性的下跌。 1.3 对生猪养殖成本的影响 由于疫情影响,饲料企业难以复工复产,饲料及原料不同程度涨价。由于交通限制和运输企业未完全复工,导致运力不足,加上司机对疫情的恐慌,运费大幅上涨。这些成本都将转嫁给猪场,导致猪场生产成本的增加。由于销售不畅,“牛猪”增多,饲养密度加大,导致饲料报酬下降,养殖成本增加。 1.4 对猪场疫病防控的影响 随着疫情持续,生猪销售受阻,生猪存栏时间被迫延长,导致猪群饲养密度加大,猪群周转不畅,栏舍清洗、消毒无法正常进行,从而导致传染性胸膜肺炎、猪蓝耳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非洲猪瘟等疫病的感染压力加大,传染病发生的风险上升。 另一方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落实,大大减少了猪场的人流、车流、物流,猪场封闭管理也顺理成章,杜绝了业务拜访和亲朋好友到猪场串门,员工也不用每天进出猪场接送子女上学,员工不出门、勤洗手、勤消毒成常态,对猪场疫病防控带来极大的好处。疫情下,员工对生物安全措施执行的意识与意愿增强了,他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安心在猪场内做生产,猪场老板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少了应酬,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生产经营管理之中,既有利于疫病的防控,对生猪养殖效益的提高又有很大的好处。 1.5 对猪场生产的影响 猪场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且不像其他企业可以停工停产或者延迟生产,必须每时每刻连轴运转。春节前放假回去过年的员工,受疫情影响不能及时返岗,影响猪场的正常生产;春节期间在猪场坚守岗位的员工,一人多岗,加班加点已经比较劳累,许多工作只能是应付,而无法细致、到位,从而影响生产成绩和经济效益。 1.6 对猪场业主的影响 非洲猪瘟疫情已经让猪场业主感到身心俱疲,艰巨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任务又给业主增加了更大的心理压力。业主既要全力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又要努力构筑猪场生物安全防线,维护猪群健康,还要想方设法保证采购、生产、销售的正常,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发生让业主承受了多重压力。 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养猪业的启示 2.1 对养殖理念的启示 “百步亭”事件、“钻石公主号”事件、“监狱犯人感染”事件,都提示养猪业一定要做到密度适宜,不能一味追求出栏量。适宜的养殖密度能显著降低猪群发病率,降低损失。尽管高密度提高了栏舍的利用率,分摊了折旧等固定成本,但往往导致疾病风险加大、饲料报酬降低,反而造成经济效益的下降。适宜的密度,对于疫病防控和养殖效益的意义及影响,值得我们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