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产品安全 > 安全生产 > 文章

满足城乡居民吃猪肉要过好“六关”!

时间:2019-11-01    点击: 次    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李云才 - 小 + 大

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等原因,我国市场一度出现猪肉供应短缺、价格上扬、流通不畅、生猪存出栏量减少等现象。客观地说,我国生猪生产仍然存在生产不稳定的“猪周期”、供求市场不够稳定的“敏感期”、防控防疫体系不够健全的“转型期”、畜牧病医管理体制尚待深化改革的“完善期”、城乡居民在肉禽蛋消费上仍以吃猪肉为主的生活“惯性期”。笔者经过调研认为,妥善处理产销矛盾和供求关系,建立持续、健康、稳定的生猪产业发展体系,满足城乡居民对猪肉的消费需求,需要过“六关”。
  一、过产业关

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产业需要不断升级。生猪产业升级要处理好散养与集中养、当前与长远、市场与政策的关系。散养灵活性强,适应小农户的养殖特点,具有转粪污为肥的就近性、扶贫见效的快速性等特点,但缺乏规模养殖效应,给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带来相应的难度,适度规模发展就成为不二选择。目前,我国主要生猪产地大部分仍是散养为主,生产上不同程度地存在“怕病”“怕环保”“怕政策变”,“缺技术、缺资金、缺信心”等情况,直接影响到生猪产业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从长远来看,要从生猪产业升级的发展变化去统筹散养与集中养,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存优去劣,在政策的引导下正向避短,使适度规模经营在动态发展中实现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二、过防疫关

非洲猪瘟病毒致病致死性高,对环境抵抗性强,加之防控的难度大,疫苗和有效药物跟进之间存在较大差距,都表明我们对生猪疫病的防控不能等闲视之。“打持久战”需要信心、耐心,还需有效的防疫体系。切实解决当前基层兽牧兽医体制改革不完善、职责职能落实不到位、防疫体系不健全、工作沉底难度较大等实际问题,要建立起“突防攻备”、服务到场(户)、信息对等、联防联控、“补栏有效”、发展有力、管理有序的生猪防疫保障体系。
  三、过绿色安全关

生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强调产品质量的安全性。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防病和促进生长的双重作用,使一些饲料生产商、经销商、养殖户乐此不疲。必须在饲料的生产、销售和养殖的各个环节上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管理。严禁滥用不合安全标准要求的饲料添加剂,严禁滥用抗生素,严禁不符合质量标准的猪肉进入市场,严禁抗生素猪肉的销售。要从绿色、安全、合标的要求出发,引导生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四、过增收关

农民养猪收入的多少以及能否增收,受到市场、生猪疫情、政策甚至自然灾害等多重因素影响,“几多欢乐几多愁”并不鲜见。稳定的收入预期是农民养猪的基本前提,也是规模养殖发展的“资本预期”,要从产业、防疫、市场、止损的多个维度建立风险防患机制,让技术、服务队伍、政策、保险等筑起一道道安全屏障,促进养殖户增收,使生猪养殖成为增收工程、扶贫工程、乡村振兴工程。
  五、过价格关

猪肉市场价格的高低直接牵动消费者的敏感神经,因此,有关部门要把握好生产、市场、价格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多一些研究,少一些“单向思维”;多一些事前主动预测,少一些“潮涨潮落”;多一些防患,少一些“未为迟也”,在产销两旺中实现价格平稳。
  六、过稳控调节关

满足城乡居民消费的食品“刚需”,除了调动生猪养殖户的积极性外,由“活猪调出”转变为“调肉”不失为调动当地政府积极性的一条有效途径,当然还可探索调入地对调出地的适度补偿,使生猪产业发展有利可图。“调肉”需要冷藏、冷库、冷链物流相配套,甚至还需要适当的“冻贮”,产业健康、猪源充足、肉源充裕、冷链顺畅是稳控调节的关键,这需要多元化投入和政策的扶持。

上一篇:浅谈规模羊场的生物安全

下一篇:新《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解读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