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暴发的非洲猪瘟疫情,给我国广大养殖企业及散户造成巨大损失,目前,母猪存栏数量不足,出栏生猪数量减少,为了快速弥补市场空缺,急需养殖企业加大出栏量或能够成功复产来保障供应。但由于复产与病毒本身、养殖场周围环境、养殖场圈舍设计及工艺、生物安全、物资投入及人员执行力等诸多因素有关,因此,针对不同情况制定行之有效、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的复产方案对养殖企业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根据中小规模养殖场实际复产案例进行阐述,希望对他们具有借鉴意义。 一、中小规模养殖场复产前准备 1、养殖场周边3公里内无其它养殖企业及散养户,同时,需要时刻关注屠宰场屠宰情况,确保本地区无疫情发生,如猪场地理位置不利于非洲猪瘟防控,建议放弃复产。 2、针对已知过去发病原因的猪场来讲,复产前必须严格修补漏洞,以免复产后再次爆发;未知发病原因的养殖场需要对本养殖场环境重新评估,这包括:增设洗消中心,养殖场生产资料进场及出场管理,针对生活区和养殖区进行网格化划分并保证不同功能区的独立性,通过培训及激励管理机制提高养殖人员的执行力及责任心等。 3、有条件的养殖场可借助软件评分系统评估复产的可能性,评估必须至少满足规模化商品猪场的生物安全等级及以上的标准才可以考虑复产,否则不能复产,也可以请专业的公司或专家做评估。 4、复产前首先要对猪场先前存在的疾病状态进行评估,即对非洲猪瘟传入的可能性因素和可能的风险点、生物安全管理及经营管理漏洞进行全面排查。例如,猪场如存在口蹄疫、链球菌等疾病,建议养殖场应该提前解决诸类病原体,因为此类疾病多为创口性疾病,可能会为非洲猪瘟病毒提供有利的感染途径。 此外,复产前,应了解养殖场的生产内容包括:疫情发生前至少30天内的不同功能舍的生产录像,了解技术人员和一线工人的生产流程;查看进场及进生产线人员的消毒、洗浴、更衣换鞋等记录;车辆消毒措施、流程与记录;物资进场消毒措施与流程记录;猪只销售流程与出猪台洗消记录;猪场环境消毒与检测记录等诸多环节,根据以上生产环节,制定严格的复产后生产管理方案。 5、针对养殖规模,笔者建议单位场地复产规模在500-1000头母猪以内,如规模过大,在管理过程中会大大增加风险,主要原因在于人员管理难度加大,一旦人员执行力水平下降,会对非洲猪瘟防控增加难度。因为非洲猪瘟防控成功与否与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一线工人的执行力及责任心密不可分。 6、针对养殖设施,笔者建议必须从新评估并进行改造。首先,门卫位置前置并提高门卫设施功能,门卫处设立喷雾消毒、洗手脚踏消毒、物品暂存消毒、车辆洗消等功能;升级改造出猪台,严禁收购生猪人员、车辆与猪场内任何人员、车辆接触,必要时将建立三段式出猪管理模式。其次,猪场需配套自有的运输车辆以及自有的车辆消洗中心,并确保车辆消洗中心到场区的道路不会受到二次污染。为了降低猪场应激程度,建议在复产前完善和补充养殖场设施设备,例如,北方区域的养殖场要适当增加圈舍内温度,而南方地区的养殖场要注意热应激,以免因应激造成防控失败。 7、针对不同功能区,建议高筑围墙、设立防疫水沟进行网格化管理。所有功能区单链条生产,人员和车辆等不交叉;所有的猪舍和连廊要有完善的、独立的防疫体系,一旦存在疫情风险,多个防疫门关闭,人员不交叉的情况下,保障不同单元可进行独立生产。 8、针对水源管理,对于病死猪靠近猪场附近深埋的养殖企业来讲,无论做何种无害化处理,笔者建议养殖场需针对水源及水井进行生物安全评估,尽量减少水井数量,最好设置一至二个深水井即可,针对某一深水井设置水源暂存池,这有利于对水源进行消毒处理后供应各个圈舍及单元。 二、复产前猪场消毒 1、猪舍内部消毒 笔者推荐两种内部消毒方案: 1)连续集中消毒法 该方法比较适合小型养殖场,针对不同圈舍单元彻底清洗后,用火焰消毒方式将水嘴,栏杆等铁质设施进行火焰消毒,之后用高浓度的火碱溶液消毒棚顶、墙体和地面(100斤水兑2斤火碱片或PH值13.4)连续7天,每天进行2次,连续7天。之后用卫可水溶液(1:100)进行消毒,不留死角,每天1次,连续7天。最后用戊二醛水溶液(1:100)进行消毒,每天1次,连续7天。如有取暖设施,可适当开通取暖设施,特别应该注意猪舍的温度,舍内温度越高,消毒效果更佳。进行多次消毒后,猪舍空置60天,不允许任何人员及猪只进入。同时猪舍内外进行彻底灭鼠,待环境采样检测结果后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