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7-10 点击: 次 来源:山东省莒南县畜牧局 作者:李汉翠 - 小 + 大
猪囊虫病作为人畜共患疾病之一,不仅对养殖业的进步和发展有严重影响,而且对猪肉品质有严重影响,另外也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为使养殖业损失减少,人们健康得到保障,生猪屠宰场需要注重检验工作,把握安全大关。 1、生猪屠宰前囊虫病的检验方法 在屠宰之前,生猪囊虫病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检查:第一,患有囊虫病的生猪被毛相对粗壮且坚硬,同时肩胛部相对突出,呈现出前宽后窄、前高后低症状,臀部比较尖细,咬肌呈现出肿胀状态,喜卧。部分患病生猪会出现突发性侧地痉挛现象,但之后会自行恢复正常状态。另外,患病生猪目光呆滞,且眼睛发红,眼睑浮肿,瞳孔缩小,眼球突出,眼角有大量分泌物。第二,患病生猪叫声嘶哑,通常会出现短促咳嗽声,嗜睡,呼吸频率加快,呼噜声高且强。第三,触摸患病生猪的脸颊、肩胛部肌肉会发现其缺乏弹性,比较僵硬,股内侧皮下肌肉存在硬结物,呈颗粒状。第四,翻开患病生猪的眼睑皮下,可发现乳白色小疱或白色小疱,在黏膜表面比较突出,舌根、舌面以及口腔黏膜将会出现颗粒状物,呈黄豆大小或米粒大小。屠宰之前,感官检查相对简单且直观,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查生猪囊虫病,但针对部分囊虫寄生比较少、病症无特异性的生猪也容易出现漏检现象。 2、易与囊尾蚴混淆的几种组织器官区分方法 在生猪剖检过程中,如果虫体数量较多则易于检出,但若虫体数量相对较少,尤其是存在钙化现象时,则容易与某些组织发生混淆,影响检验结果。易与囊尾蚴发生混淆的组织器官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淋巴结。囊尾蚴容易与微小淋巴结发生混淆,但通常情况下,囊尾蚴要稍小于淋巴结,且淋巴结为实质性,不会出现在肌肉中,而是处于肌肉间。第二,游离的圆形脂肪颗粒。在寒冷的冬季,生猪体内会产生游离的圆形脂肪颗粒,并在肌肉表面附着,这也容易与囊尾蚴发生混淆。但通常情况下,游离脂肪颗粒可以用手指轻易捏碎,且其外形相对扁平,正常的手指间温度也可以将其融化。第三,小血管、神经纤维、小筋腱。这些均属于索状组织,针对生猪进行切开肌肉检查过程中,通常以横向切断为主,但横断面状态表现则容易与囊尾蚴发生混淆。但与囊尾蚴相比,这些索状组织紧密结合肌肉,不容易发生分离,如果对其进行强行分离,则在其下方将会有一根黄褐色条索相连。第四,旋毛虫虫体。生猪囊尾蚴体积相对较大,颜色为乳白色,且其内有一个白色小点,与之相比旋毛虫如针尖大小,在镜检检查下表现为螺旋状,但经过钙化的囊尾蚴则很容易与旋毛虫虫体之间发生混淆,对这两者的区分方法如下:囊尾蚴经过钙化之后周围将会出现结缔组织增生,包囊体积明显大于旋毛虫包囊体积,囊尾蚴包囊处于肌纤维间,旋毛虫包囊则处于肌纤维内。 3、生猪囊虫病的无害化处理方法 针对囊虫病生猪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处理:第一,高温处理。煮沸或高压灭菌是将病原体杀灭的最有效方式,囊虫病可通过烧煮法、高压蒸煮法进行处理。其中,高压蒸煮法是将肉切成2kg以下重量、8cm以下厚度的肉块,将肉块置于高压锅中,调至1.3个大气压力进行蒸煮,时间为1.5h。常压烧煮法是将肉块切成与高压蒸煮相同的大小,再将肉块置于敞口锅中进行烧煮,待水烧开之后需要持续烧煮2~2.5h,烧煮过程中应保持肉块中心温度在80℃及以上,再将肉块切开,如果深部切面表现为灰白色,未残留血色,则可视为达到无害状态。第二,冷冻处理。此种方法就是将带有病原菌的肉放置在冷冻状态下,并持续一段时间,促使病原体细胞变性,使得病原体死亡,进而实现无害化的处理效果。第三,盐腌处理。针对囊虫病较轻的猪肉可以通过盐腌的方式进行处理,此种方式包括两种,一种是干腌,另一种为湿腌,具体操作如下:将猪肉切开为2.5kg以下重量肉块,干腌所用盐量应为15%的肉块重量,将食盐均匀地撒在肉块上,并分层进行腌制。湿腌则是利用浓度为21%~25%的盐水进行腌制,时间为21d。第四,炼制处理。针对囊虫病比较严重的猪肉可通过炼制的方式进行处理,将生猪肉炼制成食用油,而炼制之后剩余油渣可以作为工业用,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炼制处理,一种为干炼法,另一种为湿炼法,其中干炼法相对简单,容易操作,即将肉块放置铁锅中进行熔炼,再将清油和油渣分开。湿炼法是利用高压蒸汽罐进行处理,炼制之前需要按照出油率对不同肉块进行区分,之后在进行炼制,通过水油分离器进行取油。这几种方式均在可食用囊虫病猪肉中适用,若无法食用则可通过炼制食用油的方式炼制工业用油,或对猪肉进行销毁。 4、结语 生猪囊虫病的检验与处理,不仅可以使肉品质量得到保障,还可以使企业信誉提高。在生猪屠宰之前需要对其进行细致检查,使肉品市场得到进化,使人体健康得到保障。 |
下一篇:生猪屠宰肺脏检疫要点与处理措施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