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2-10 点击: 次 来源: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 作者:张秀娟、周宏鹏等 - 小 + 大
3 降低活禽市场交易风险的路径 既然短期内难以关闭活禽市场,那就必须在降低活禽市场交易风险方面多下功夫,否则禽流感就不可能被根除,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及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风险就不可能被清除。降低活禽市场交易风险,需要从生产、流通、市场、消费等各个环节入手。 3.1 改进活禽市场卫生条件 这是当前禽流感防治的关键点,也是未来一定时期的工作难点。因此,一日一清洗、一周一消毒、一月一休市、过夜零存栏的“1110”制度已上升为国家多部门协同意志 。但“1110”制度能否得到系统、全面实施,直接决定着防治效果。广州市动物卫生监督所的研究表明,无论休市制度,还是零存栏制度,实施之初效果都很好,可之后市场感染率又出现大幅反弹,显示出该制度实施效果的不确定性。为什么?可能的原因包括:一是休市日剩余的家禽没有被屠宰,反而被转移他处暂存后重返市场。随着家禽留置时间延长,感染率随之升高。二是清洗和消毒制度落实不够彻底。虽然市场表面得到清洗消毒,但下水道的污水没有得到有效处理。这为病毒滋生创造了环境。禽流感病毒在禽舍环境中可以存活 5 周,禽舍清空 2 周后,在环境尘埃中仍可检测到病毒。这充分说明只消毒、不清洗是不可能彻底消除禽流感病毒的。因此,改进市场硬件条件、严格执行“1110”制度至关重要。从长远看,市场利益方是否具备实施“1110”制度的条件、能力、意愿和行动,直接决定着禽流感防治效果。 3.2 健全市场准入制度 这是一项基础措施。众多亚型的禽流感病毒中,一部分病毒如 H9N2 和低致病性 H7N9 病毒等,虽然不对家禽致病,但却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危害。阻断该类病毒从养殖环节到市场环节的循环,需要建立基于实验室检测的检疫出证制度。美国也有活禽市场。为了防范这类风险,他们规定必须经过实验室检测证实没有感染禽流感病毒的家禽,官方兽医才能出证,允许其进入市场销售。我国农业部 2017 年 4 月份发布的 2516 号公告也包含了这一政策。严格落实该政策,对降低市场交易传播流感的风险具有重要作用。 3.3 培育居民良好消费习惯 这是长远之策。动物调运和市场问题归根结底是消费习惯造成的。而市民偏爱活禽的原因,又与禽肉口感有关。因此,转变居民传统消费习惯,一要发展过硬的保鲜技术,通过改善冰鲜肉口感,提升居民消费信心;二要促进家禽产业转型升级,推行“规模养殖、集中屠宰、冷链运输、冰鲜上市”新模式;三要科学做好宣传干预工作,通过发布疫病防治权威信息,促进更多居民选择冰鲜禽,从而减少市场活禽交易量。宣传干预活动中,要充分考虑到我国居民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高度敏感,按照统一、准确、及时、真实原则,积极稳妥开展 ;既要培育良好消费习惯,促进居民消费冰鲜或冷冻禽肉,又要避免“接触活禽就会感染禽流感”的误导性宣传,有效消除居民恐惧心理。这是发达国家应对所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普遍思路 。H7N9 流感疫情出现之初,我国诸多媒体呼吁公众不要接触活禽。这不但不可能实施(我国数千万个家庭是家禽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不可能不接触活禽),反而放大了疫情次生灾害,值得反思和改进。 3.4 积极推进电子商务 设立电子交易平台,实现从养殖场到屠宰厂、屠宰厂到消费者的对接,减少实体交易环节,降低疫病传播风险。目前,荣昌生猪电子交易平台生猪电子交易市场每天的生猪交易量达到了 10 万头,占全国交易总量的 10%,做得非常成功。有关调查表明,我国家禽(肉)电子交易还不成熟(占比不到 0.3%),需要业界多想办法。此外,经纪人在家禽流通和市场交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个群体数量庞大,需要高度关注。 湖北、辽宁、北京等省份针对经纪人建立了备案管理制度、教育培训制度等,迈出了规范经纪人管理的重要步伐。从长远看,我国家禽营销经纪人队伍,有望成为电子交易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各方深入探索。 |
上一篇:我国北方地区羊群卫生状况调查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