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产品安全 > 安全生产 > 文章

开放环境下我国肉类产业发展趋势

时间:2017-04-16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中国肉类协会 - 小 + 大

  一、问题的提出
  2016年是我国“十三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4月以来,围绕猪价问题开展了一场网络舆论战。在这场论战中,我们看到生猪养殖业与屠宰加工业之间、屠宰加工企业之间、进口肉经营企业与国产肉经营企业之间,以及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种种的不同意见。这些意见反映出不同主体的利益诉求,归结起来是:生猪养殖企业要盈利,屠宰加工企业要盈利,肉类贸易企业要盈利,消费者要吃到物美价廉、安全健康的肉类食品。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如何做大做强肉类产业,保障消费者吃到物美价廉的肉类食品,是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之一。我们在实施肉类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必须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正确处理好肉类产业链各个环节各个主体之间、进口肉和国产肉之间、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等各方面的关系,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我们认为,肉类生产、流通和消费相关主体的利益诉求都是合理的。企业只有盈利,才能持续发展;企业只有持续发展,才能保障肉类食品的稳定供应和不断改善;只有保障肉类食品的稳定供应和不断改善,才能提高人民群众生活的满意度。问题是,我们现在应该怎样做?
  二、是开放发展还是封闭国门?
  在本次论战中,厂商究竟是“选择进口猪肉还是国产猪”,成为引人注目的焦点问题之一。有人认为,选择进口猪肉就是“在组团打劫中国养猪人”,影响了中国猪产业的恢复、转型和升级。有人甚至估计进口猪肉会导致中国猪产业的倒闭。这是对中国猪肉市场和猪产业缺乏认识和自信的表现。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猪肉生产国和消费国。“十二五”期间,中国猪肉产量一直占世界猪肉总产量的一半左右;猪肉消费量占世界消费总量的一半以上。2015年中国猪肉产量5487万吨,比上年减产3.3%,仍占世界猪肉总产量1.1亿吨的49.9%。2015年中国猪肉进口155.5万吨,比上年增加17.8万吨,增长12.9%,占肉类进口总量268.4万吨的58%;猪肉出口10.3万吨,比上年减少26.8万吨,下降72%。2015年中国猪肉消费量达到5632.2万吨,占当年世界猪肉总产量的51.2%。目前,中国进口猪肉的数量仅占猪肉产量的2.8%,相当于全国每人每年吃1公斤进口猪肉,吃40公斤国产猪肉。中国猪产业的长足发展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自1979年实施对外开放以来,我们只用了10年时间,就跃居全球肉类产量首位,并一直保持至今。“十三五”期间,中央决定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猪产业也不例外。
  三、是创新发展还是陷入“猪周期”的魔咒?
  在本次论战中,一个关键的问题是,进口猪肉为什么有竞争力?主张限制进口的,理由是进口猪肉价格比较低,冲击国内市场,影响养殖企业盈利。主张扩大进口的,理由是进口猪肉质量有保障,符合消费者需求,有利于平衡国内市场。综合起来,进口猪肉质优价廉,具有竞争力。目前国产猪肉价格比较高的主要原因是生猪存栏量低。2013年至2015年,连续三年生猪养殖行业处于亏损状态,造成大量养猪场破产和退出,产能大幅下降。截至2016年2月,我国生猪存栏量为36671万头,较2013年高点的46856万头下降约21.7%,较2015年同期的38973万头下降约5.9%。像这样的猪价暴涨暴跌,自2004年以来已经是第四次了。“一年赚、一年平、一年亏”已经成为养猪人的“魔咒”。每一次“猪周期”都有一部分养猪人付出沉重的代价。如何打破“猪周期”的魔咒,开创一条中国猪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崭新道路,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挑战。打破“猪周期”,不能靠进口猪肉。中国猪肉市场有5600多万吨的巨大需求。世界猪肉贸易总量目前不过600来万吨,最多只是中国市场需求的“零头”。中国猪肉进口量已经占到世界猪肉贸易总量的四分之一以上。要打破“猪周期”,只能靠我们自己。我们要学习国外提高猪肉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先进经验,从政府、协会和企业三个层面推进猪产业的供给侧改革,为消费者提供质优价廉的猪肉产品。

上一篇:养殖全程禁用药物清单

下一篇:把控鸡蛋安全的七大关键节点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