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三个产业均在快速发展,但相比较而言,第二三产业的发展速度远远高于第一产业。畜牧业作为第一产业的核心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畜牧业的经营生产方式主要为规模化、标准化,这样能对整个畜牧养殖进行统一标准化的管理,并且能提高生产者的利润。但这样的生产经营方式也为周围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尤其是牲畜粪便对大气环境、水质环境的污染较重。这阻碍了规模化养殖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本文就当前我国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1、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1.1 规模化畜牧养殖对水的影响 畜牧养殖中对环境的主要影响之一就是对水质的影响,而动物粪便的排泄使得对附近的水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由于动物粪便中含有大量的富含氮磷钾等有机物质,因而这些粪便在未经处理的情况下一旦接触水体或被雨水带入地下,则会使地下水的富营养化。这些地下化经过自然汇集进入江河湖泊中也会使水体逐渐恶化,致使江河湖泊中的生物大量死亡。同时,由于畜牧养殖场离城镇居民地较近,因而这些有机粪便会对附近居民的饮水安全产生威胁,从而危害人类健康。 1.2 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空气的影响 在大规模的养殖家禽牲畜时容易产生的另外一个问题即为大量的家禽牲畜对空气的污染,由于大量的动物聚集在一起,不仅会排放大量的废气,同时由于动物粪便中含有大量有机物质,这些有机物质大多为未消化的饲料,这些饲料经过厌氧发酵之后就产生了大量的有害气体,严重影响了空气的质量和农民的生活质量。 1.3 规模化畜牧养殖对土壤的影响 受制于快速发展的养殖规模,养殖场相应的配套设施不能得到完善的配置,往往就是简易的畜牧养殖设施,在这样的环境下,养殖场无法对动物的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因此在自然渗透或雨水的冲刷下,在大量的粪便对环境影响时会造成土地分解能力的考验,因而会对土壤造成破坏。 2、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原因分析 2.1 畜牧业的养殖方式及规模发生了根本转变 在传统的畜牧养殖方式时,养殖多分散且规模较小,因此对养殖动物产生的粪便容易处理,由于相对分散因而不会产生集中处理的风险,因此对环境影响很小。但在新的养殖方式下,养殖业的规模区域扩大,这时会产生大量的动物排泄物,同时集中处理的成本较高,因而会对环境造成破坏。 2.2 养殖场地的变化以及化学药物和化学原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对物质生活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由于我国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越来越多而且也越来也集中,这样的消费群体为养殖者的产品销售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满足,人们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新鲜的蔬菜水果及各种肉制品、乳制品的卫生干净等。为了保证产品的时效性和新鲜度,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产品送到消费者的手中,大多数畜牧养殖基地的选址位于城镇的周边,这样方便畜牧奶制产品的运输,而城市周边的种植业逐渐减少,原本出现在远离城市的污染出现在了城市的周边,对城市居民的影响变得更大。并且,为了防治动物疾病,需要给予动物化学制剂的使用,同时很多养殖产品需要化学原料和药物进行制作,而化学原料远比有机肥便宜许多,造成了有机肥无法有效的利用,所使用的化学原料和药物流入环境中也造成了环境的污染。 2.3 缺乏必要的污染处理设备 在规模化养殖快速发展的前景下,大量大型养殖场建立起来,但相关的配套基础设施缺失,养殖者更多的是追求利益,而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受限于资金等因素,较多的养殖场缺乏必要的污染处理设备,从而导致废水、排放物等无法及时处理,不仅仅影响到周围的生态环境,同时也会影响到畜禽的正常生长发育,大大增加畜禽的患病几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