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2-27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近年来,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时有发生,由于它的严重危害性及对人类卫生安全影响大等原因,目前已成为能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的传染性病种,而养殖环节位于行业金字塔的底层,其禽流感防控效果的好坏,影响全局。 1 基层养禽场兽医管理现状 各级政府管理部门,都设有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负责包括禽流感在内的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镇级动物防疫部门联合村委会,聘请专职兽医及经相关技术培训人员担任村级防疫员,对辖区养殖场的生产全过程进行防疫巡查,检查和了解内容包括:进出场消毒工作执行情况,生产区生活区有否分离,动物防疫合格证,动物疫病发生情况,免疫档案中禽流感和新城疫强制免疫情况,养殖量及生产情况,无害化处理及记录,上市和调运有否向动检部门领取检疫和调运证件,药房有否无批准文号或过期的疫苗、药品。最后填写“巡查记录表”。督促养殖场整改和交由农牧管理部门跟踪。此外,按属地管理原则,养殖户与村委会要签订防疫责任书,村委会与镇、镇与区也逐级签订防疫责任书。从以上措施实施多年的效果来看,禽场主对该病的防控意识有较大的提高。目前强制免疫率一般能达到99%以上,养禽场暴发禽流感疫情个案明显减少,但养禽场间禽流感防控效果差异大的矛盾仍然突出。表现为:规模场防控效果优于小型场,小型场优于散养户。这些客观存在的防疫漏洞易造成疫情的零星发生,而外部环境疫情的复杂化又使防疫工作做得相对较好的养禽场难以“独善其身”,正是这种“木桶”效应大大地降低了养殖环节禽流感整体的防控水平。 2 存在问题 (1)规模场在禽舍设计建造、设备及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套、饲养管理都达到较高水平,禽流感防控措施贯彻落实得力。反之,数量众多的小型养禽场、散养户则存在禽舍建筑布局不理,设施简陋,从业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等现象,尤其是在土地资源相对缺乏的珠三角地区,密集的养殖场与不合格的防疫条件,对防疫工作构成很大的压力。虽然国家从2008年开始就已经实施新的“动物防疫法”,规定动物饲养场、加工场都必须申领“动物防疫合格证”,其中对开办养殖场所必须具备的硬件设施都有明确的规定,但由于大部分养殖场在该法颁发前已经存在,加上农民就业压力大等原因,短期内清理这些不达标的养殖场难度很大。这部分养禽场普遍缺乏保暖设备,也无安装防止野鸟进入饲养区的设施,水禽场与野生鸟类共同水源现象突出。冬春季节,家禽由于受寒抵抗力下降,候鸟南迁,家禽受感染机会增加,禽流感疫情的发生往往在这里先找到突破口。 (2)不重视消毒,相关设施形同虚设。较多小型场门口无消毒池,也不设消毒间。部分禽场即使有消毒间,但工作人员进出禽舍不换工作服及工作鞋,仅是经过简单的紫外线照射,消毒效果有限。现有不少的养殖户会聘请打针、断啄和捉鸡专业队上门服务,他们穿梭于各养殖场之间,消毒马虎,甚至不消毒。有些禽场边消毒边进雏,所谓已消毒好的部分禽舍,其地面及运动场还残存不少的粪便及羽毛碎屑等。 (3)部分禽场鼠害严重。这些来往穿梭于各养殖场问的老鼠可能是禽流感病毒在场间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4)目前家禽粪便的处理,大都是直接卖给种养户作基肥或喂鱼用途,销路还不错。这些未经无害化处理就运往各地的家禽粪便,已成为其集中地新的传染源,个别养殖户病死禽乱丢,甚至扔往河涌的做法,更易造成疫情沿河道的传播。 (5)非全进全出饲养。场主出于市场价格波动及成本控制等考虑,同一禽场多日龄群体共存,同一饲养员管理多批不同日龄的禽群,这种饲养模式在小型场、散养户中十分普遍。 (6)鸡与水禽混养或是禽猪混养。 (7)未做好家禽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预防工作,禽只因患该类疫病导致机体免疫系统受损,抵抗力下降,继发禽流感。常见的有:马立克氏病、传染性法氏囊病和霉菌毒素中毒等。 (8)免疫程序错误或操作失当,导致免疫失败。常见的有:禽流感疫苗只做首免,未按要求加强免疫,注射剂量不足或往疫苗中添加药物,把H5与H9 2种亚型禽流感疫苗自行混合使用等。 (9)销售方式严重滞后。目前大部分养殖户都是采用批发商上门收购的销售方式,在碰到销售价格下跌时,出栏期被拉长,有时甚至需要养户自行拉到批发市场出售,卖不完的还会拉回来改天再卖,强烈的应激和病原的被引入,往往会造成疫情的暴发。同样地,零售市场现宰现卖的销售方式,也带来严重的病毒污染环境问题。 |
上一篇:科学认知牲畜口蹄疫
下一篇:家禽腺胃和肌胃糜烂的六大原因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