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论坛 > 养猪业篇 > 文章

中国养猪业面临战略转型

时间:2013-01-07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中国畜牧业协会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1、当前中国养猪业的特点及趋势
    1.1猪肉消费量增长速度放缓
    我国人均年猪肉消费量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38.6千克),并且瘦肉精事件严重打击了消费者信心,另外禽肉等其他肉类的替代作用的增强,这些因素都导致了我国猪肉消费量增长速度开始放缓。
    1.2气候变化、环境保护与畜牧业发展
    未来的养猪业要更加注重环境的保护,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的畜牧业将面临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的限制, 但是当前大量中小规模饲养户的存在,及以养殖业为生的现状,使得政府不能制定规模门槛。
    1.3更加注重食品安全
    当前瘦肉精事件严重打击消费者的信心,从政府的角度看,安全食品不是高档奢侈品,应该是所有消费者都应享有的权利,所以今后会更加注重食品的安全性。
    1.4应对资源短缺的最佳办法是提高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率资源短缺将是畜牧业长期面对的问题,小规模散养户低下的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率造成极大的浪费,而提高母猪生产水平将极大地节省饲料。
    1.5消费市场与原料市场之间距离较远导致物流成本上升和运输损耗增加
    我国玉米主产区在东北,大量的土地资源在西北,而消费主市场却在华东、华南,相距数千公里。另外生猪的长途运输,百公里损耗1%,即100万头生猪运输1000公里损失10万头,所以今后应考虑区域资源优势和养猪业区域转移。
    2、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我国畜牧业发展基本原则和目标:保证畜产品的供求基本平衡;调整生产结构,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确保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推进环境友好型畜牧业生产模式;鼓励研发和实用性技术推广;稳定猪和蛋鸡产业发展,着力发展肉禽和牛羊等草食动物生产。
    未来10年养猪业发展目标,到2015年和2020年生产目标分别为:每人日均消费猪肉108.0克和110.0克;胴体重分别为80.0克和82.0克;出栏率分别为145%和150%;PSY-1分别为15和16。
    3、战略转型
    3.1中国养猪业进入转型期
    中国养猪业进入转型期主要表现在:短缺经济转入温饱经济发展模式,猪肉由供不应求发展到了供求基本平衡,人均表观消费量位居世界第五;数量增长型转入质量增长型,养殖场(户)数量减少,单位生产规模越来越大,更加关注消费者需求,产品结构多样化,注重提高生产效率和机械化水平,更加关注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从外源性要素投入推动发展转入内源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发展。土地资源短缺,组织管理尚需优化,以技术创新和新产品推广促进生产效率提高。
    面临的困局: 中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理想的供求平衡状态难以实现,价格波动大;养殖和加工能力不匹配,产业链强势下游和弱势上游的不公平造成诸多恶性后果;虚弱的育种、疫病监控、产品加工、物流和分销体系造成产业金字塔难以形成坚固的基础;未来生产的主体是:大规模养殖、集约化生产企业还是适度规模的养殖户难以确定;支持产业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法律、规章和标准体系需要健全,产业准入制度,对有限资源的限制性使用制度。
    3.2破局
    目前这些现象不是短期能解决的,所以要破局首先要有长期性的基本思想;构建以规模饲养企业、集约化生产企业为核心,适度规模养殖农场、合作社为主体的生产体系。学习组织和管理生产、产业链;在产业链某些部分强化准入制度;从引入新思想、新技术、新产品开始,逐步转入自主创新;逐步建立支持转型和促进创新的法律、规章和标准体系。
    4、结构调整
    4.1生产模式的结构调整
    集约化生产企业,是全产业链整合的猪肉生产企业,行业的标杆,未来发展的方向;规模化的生猪养殖企业是安全、规范生产的主体,国家鼓励发展的对象;规模化养殖企业是规模化的生猪养殖企业,适度规模专业化养猪农户,是合同农户或区域性合作组织成员,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需要重点扶持,与大公司的合同式生产和结成更大规模的合作社是主要发展方向;小规模和分散饲养农户,自给自足,商品化程度低,不再是生猪供应的主体。
    4.2品种结构的调整
    目前我国生猪引进品种占2/3,地方猪及含有本地猪血液的杂交品种占1/3,要结合纯种地方品种猪,培育新品种。中国地方猪种有5大优势:抗逆性强、适应性好,耐粗饲、可利用非常规饲料,繁殖性能优异、成活率高,肉质符合中国消费者偏好,适合户外饲养和种养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
    4.3增长方式和优势区域的调整
    今后主要以健康养殖为核心的高效质量型增长方式为主,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结合有效的防疫灭病方案,提高生猪出栏体重;提高种猪质量和哺乳、保育期的成活率,减少母猪的饲养量。
    区域调整主要是养殖和加工合理结合的猪肉优势区域发展战略,及整体向东北和西北逐步转移的发展趋势。

上一篇:国家生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探索之路

下一篇:2012年生猪行业热点事件盘点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