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10-22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阿里牧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这是一条不可控的猪肉链,唯一的办法就是建立全产业链模式,但这也不能让“猪”完全听中国人的话。 猪又“闯祸”了。国家统计局发 布的7月宏观经济数据显示,7月CPI同期同比上涨6.5%,创下37个月以来新高。其中猪肉“功不可没”,价格上涨56.7%。回想起年初时发生的双汇 “瘦肉精”事件,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猪这么不听话?为什么猪肉的安全和价格都处于这样一个不可控的范围之内?这条产业链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不可控的猪肉链 中粮家佳康猪肉产品的广告,在北京地铁站十分惹眼,这幅广告招牌清楚地标注了猪从养殖到摆入超市的整个环节。中粮的寓意很明显,就是要告诉人们,这条产业链对中粮来说是可控的。 我国目前养猪的人有三种:国内散养户、中小型集中养殖户和外资控股或参股的大型集中养殖户等三类养殖户。其中,散养户占比最大,比重接近一半,尽管散养模式成本低,但抵御风险能力较差,市场议价能力较弱,经常在大规模亏损和小范围受益之间徘徊。 一个可以说明问题的事实:双汇目前年屠宰量达2000万头,但自我养殖的生猪供给还不到总屠宰量的5%;国内养猪规模最大的广东温氏集团2010年生猪 供应量达到500万头,而2010年中国生猪出栏量为7亿头左右,温氏所占比例不到1%。目前肉制品行业内,无论双汇、雨润、金锣还是其他肉类企业,都长 期在依靠OEM订单的生产方式,将别人饲养出来的生猪经过简单的屠宰分割等工序后,贴上自己的牌子,进而实现附加值提升。 所以,猪肉链的源头在散户身上。这无形之中拉伸了产业链的长度,一头猪从猪圈走到餐桌上,要经历养殖、收购、贩运、定点屠宰、市场销售等多个环节。就好比一个产品从出厂,要经过层层分销才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 冗长的产业链必然带来利益分配的不均衡,在面对独立散户时,店大欺客的现象自然会发生。也就是说,散养户与收购方的博弈构成了最大的矛盾。在肉制品的整个产业链中,屠宰环节利润很高,基本不会亏损,而养猪则风险大、周期长、价格波动大。 双方利润的对比形成强烈的反差。双汇集团大量从猪贩子手中以每斤不到10元的价格收购生猪后,进行屠宰,然后进行精加工,生产出200多种冷鲜肉、 400多种调理制品、600多种肉制品的产品群。市场常见的产品有香肠、肉肠火腿等。经过加工,一根香肠的价格每斤在15元至22元。 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是双汇集团下属的子公司,相当于后者的采购生产部门。该公司在2009年建成投产的当年就赚了500多万元,2010年1~10月 份就赚了5600多万元,尽管其销售净利率只有4.2%,但是由于周转快,2010年前10个月的净资产收益率高达22%。相比散养户一年不足8%的毛利 率来讲,可谓相差巨大。 商家自然是无利不起早,希望生产规模越大越好,养的猪越多越好。但是这个建立在散户基础上的产业链,却还要看散户的眼色,依靠散户提供产量,散户的不可控性最终导致了整条产业链的不可控。在巨大的利益盘剥之下,散户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飘忽的价格与质量 有理论总结,猪肉生产是最符合西方经济学中“蛛网理论”的典型产业。在小户饲养、分散经营占主导地位的经济背景下,猪肉价格上涨刺激农民大量养猪,生猪 供给过剩后,猪肉价格下跌,农民养猪亏本,农民又开始大量宰杀母猪,生猪存栏量急剧下降,市场猪肉供应出现缺口,猪肉价格迅速上涨并成为CPI上升的主要 贡献因素,演绎的就是“蛛网理论”故事。只要不改变猪肉的生产方式,这个故事就会周期性上演。 以散户为基础的产业链带来的价格不可控,还只是其中一个后果,更大的恶果是——质量不可控。“散户基数越大,投机的机会成本越低,越容易铤而走险,这是养殖环节容易出问题的原因。”华夏养猪网经理朱林新认为,“散户议价能力弱对整个猪肉产业链安全来说是致命的。” 散漫而缺乏规则的农业化养殖,将原材料输送给高度工业化的食品加工企业,其中的冲突和碰撞,演化成若干次食品造假风波。肉制品行业的质量缺陷是与生就有 的,肉企自己都不养猪,却一味在按照瘦肉率给散户结算付款,把散户当做讨价还价的对手,靠压低散户的利益来获取自己的高额利润。散户会怎么做? 对散养户而言,每头猪添加瘦肉精的成本只有2元钱,但出售时每公斤会多卖0.4元,按养猪场每年出栏150头猪算,加精成本只有300元,但加精猪会多赚五六千元。这对肉食加工企业来说也是划算买卖。 |
上一篇:我国生猪养殖业发展面临的四大问题
下一篇:中国规模化养猪业各种发展模式汇总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