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01-23 点击: 次 来源:动物医学进展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中国研制成功的兔化牛瘟弱毒疫苗、牛瘟兔化绵羊化弱毒疫苗,是世界上最成功的牛瘟疫苗。其安全性、免疫效果、种毒的遗传稳定性等多项指标,是其他国家的同类疫苗所无可比拟的。同时中国创立了牛瘟兔化绵羊化弱毒疫苗的牛体、羊体反应疫苗的理论和方法,现地制苗,当地使用。这些理论、技术与产品是我国能够成功消灭牛瘟的关键因素。 3、目标明确,上下同心,是成功控制重大疫病的重要因素 解放初期,牛集约化养殖程度很低,以一家一户养殖为主,尤其是山区,养殖户分散,交通极为不便,防疫难度很大。但由于中央政府重视,目标明确,决心大,措施得力,各级政府畜牧兽医管理部门、兽医科技人员、畜牧兽医基层工作者和老百姓等能以大局为重,上下同心,群策群力。据记载,广大兽医身背行李,肩挑防疫药品,翻山越岭,经常忍饥挨饿,风雨兼行,挨村串户宣传落实,使牛瘟疫苗注射真正达到了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牛、头头注射。才使牛瘟在很短时间得到消灭。 4、重大疫病防控工作应与国际接轨 尽管我国于1956年后再也未发现过牛瘟,由于缺少系统的监测与记录,一直未得到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的认可。OIE规定无牛瘟国家的标准是:具有常规与应急动物疫病报告的记录;给OIE呈递文件证实:近24月来无牛瘟暴发的证据,近24月来无牛瘟病毒感染,近24月来未进行牛瘟疫苗接种;向OIE提供书面证据证明:正在按OIE要求执行牛瘟和牛瘟病毒感染的监测和防控措施;自从停止免疫接种后未进口任何进行了牛瘟免疫的动物。 长期的持续监测表明,中国达到了OIE无牛瘟国家的标准,终于在2008年5月25日~30日召开的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国际委员会第76届大会上,中国被认可为无牛瘟国家。 牛肺疫是我国消灭的第2个传染病,是由牛丝状支原体丝状亚种引起的牛的重大传染病,于1918年由苏联传入我国黑龙江省,19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内蒙、黑龙江、新疆、甘肃、四川、河北等地广泛流行。 据统计,1949年-1989年间我国有23个省、市、区发生牛肺疫,累计病牛47万头,死亡17.8万头,致死率37.8%。50年代后期,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制成功牛肺疫弱毒疫苗,此后,牛肺疫的根除采取“重点检疫,全面免疫,扑杀病牛”相结合的综合性防控措施,有效地控制了该病,至20世纪70年代后期, 大部分省已陆续停止疫苗注射。1989年在新疆扑杀了我国最后1头牛肺疫病牛,以后再未发现临床病牛。1992年我国农业部提出全国消灭牛肺疫已具备条件,下发了《关于部署“八五”期间全国消灭牛肺疫工作的通知》和《我国消灭牛肺疫实施方案》,对“七五”期间疫病普查出补体反应阳性牛的县进行全面检查与考核,采取检疫、扑杀检疫阳性牛和消毒相结合的综合性防控措施,最终消灭了牛肺疫。我国对外宣布消灭牛肺疫的时间是1996年1月16日。2008年10月,我国已向OIE递交了无牛肺疫国家的申请,正处在OIE科学技术委员会无牛肺疫国家资格审批阶段。 目前与过去相比,牛养殖量大大增加,规模化养殖比例明显加大,国内外贸易日益增多,牛群流动速度快且面广,疫病种类多且复杂,混合感染日益严重。在疫病流行面广、量大、动物可追溯系统尚不健全、政府财力不足的情况下,扑杀成本十分昂贵。依靠当前更为先进的科学技术,研发效果确实的疫苗,参照历史经验,实行“重点检疫,全面免疫,扑杀病牛”相结合的综合性防控措施应是上策。当然,对于突发疫情,首选的防控策略无疑是长期监测,实时发现疫情,快速扑杀发病与感染动物,将突发疫情控制在局部地区,在最短时间内迅速消灭。 |
上一篇:养殖业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山区创建标准化养猪场六要素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