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产品安全 > 安全生产 > 文章

浅析新兴生态养猪模式

时间:2009-09-20    点击: 次    来源:山西畜牧网    作者:佚名 - 小 + 大

进入21世纪,我国畜牧业迅猛发展,同时也受到诸如疫病和药残等因素的严重影响,多次疫情的侵袭后,特别是去年“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的流行,对我国的中小型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另外,环保方面也要求兴建养殖场与污染治理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启动的“三同时”原则,使从业者感受到越来越巨大的环境压力。同时,政府和民众对养猪业饲养方式的关注度大大提高,均在寻求合理解决中小型养猪业者的科学饲养模式,以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1 新兴生态养猪模式发展的背景  

当前,我国养猪业发展呈现三大趋势:一是大型集约化养猪规模进一步扩大,技术含量、设施设备等全面提升;二是以家庭为单位专业化适度规模养殖场户(年出栏50~2000头)蓬勃发展,形式多样,有待规范;三是超小规模的农户散养迅速消失。  

有资料预测未来几年我国每年至少将有1000万农村人口转为城镇户口,生猪出栏因此每年减少约200万头。而新增猪肉消费估计约有60万吨,约935万头,从而每年1000万的新增城镇人口将导致生猪供给缺口扩大1135万头,这将由新(扩)建大型养殖场或增加适度规模养殖场户来填补。如此庞大的数字还是建立在占出栏总量60%~70%的适度规模养殖平稳发展的基础上的,如果适度规模养殖本身出现问题,则整个养猪业就会出现大起大落,严重损伤产业的发展。这也许就是2006年爆发“猪高致病性蓝耳病”后部分地方农村养猪全面崩溃,当前猪价创近20年新高的原因之一。再就是以家庭为单位的适度规模养猪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效果。所以,适度规模养殖已经成为也将在较长时期内成为我国养猪业发展的主力,需要予以高度重视。  

然而,我国适度规模养殖存在着严重的先天不足:一是投资小、场舍建筑简陋、效益差。业者多采用房前屋后空闲地,利用现有资源,依据个人喜好建设猪舍。这样的猪舍往往保暖御寒、放暑降温的效果很差,难以贯彻疫情防控、污染治理措施。从而导致恶臭熏天、疫病复杂、效益低下,严重影响农村生活环境,也同时限制了家庭养猪规模的扩大以及专业化技术的提升。二是缺乏科学的饲养操作规程。不管是养殖者或专业技术指导人员,均缺乏合理指导适度规模养猪科学的操作规程及配套技术措施。往往按照集约化猪场的技术要求指导适度规模养殖,这必然导致指导方与被指导方之间信息传达的不到位。三是从业者间缺乏协作联合。从业者在生猪饲养各个环节承担主角,这与其现实精力和文化基础很不相称,缺乏让从业者从产业链条中脱离出来,专业饲养的协作联合机制。不过,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实施可望有长足的进步。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出口屡屡受挫,主要原因在于疫病和药残。抗生素的滥用使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抗药性不断增强,人畜共患病暴发几率加大,对城乡居民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畜产品质量安全倍受关注,人们希望获得无污染、安全、优质的猪肉。另外,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有限,水资源严重匮乏。人均 400千克粮食仅仅是小康水平的下限,人均水资源量不足24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占水量的1/4,被列为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贫乏国家之一。所以,我们没有可能用更多的粮食、水去转化为肉类食品,不能盲目追随西方模式发展耗能型养猪业。很有必要提倡发展节能增效的生态养猪业。  

2 新兴生态养猪模式的概况  

2.1 生态养猪的概念  

生态养猪是一个跨学科行业,涉及到养猪学、动物营养学、环境卫生学、生物学与土壤肥料学等学科。它是以养殖业为主体进行开发、利用对猪排泄物的科学处理,实行农牧结合,做到科学利用、互相促进,低投入,高产出,少污染的良性循环的生态养猪系统工程。它是工厂化养猪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形成的又一个亮点,是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上一篇:乳业三大国标引发的行业争论

下一篇:人民需要什么样的猪肉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