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论坛 > 养猪业篇 > 文章

我国生猪产业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时间:2023-12-02    点击: 次    来源:猪业科学    作者:方晓敏 - 小 + 大

2.2 产业竞争力有待提升

生猪产业竞争力主要涵盖种猪繁殖、肉猪生长、养殖高效及品牌打造等环节。目前我国生猪生产相比于欧美养猪大国:1)能繁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PSY)仅为18.0头,是生猪主要生产国中唯一低于20.0的国家,而美国 PSY为 25.5头,丹麦 PSY 高达33.9头,差异显著;2)生产全要素比较(2011—2021年),我国规模养殖、散户养殖每生产50 kg生猪的饲料投入均值分别为130.02、131.98 kg,而美国为90.18 kg,耗料高出美国44.18%;人工、种猪、燃料与设备等投入成本占比我国分别为17.6%、38.9%、1.6%,而美国对应为7.3%、2.5%、20.7%,预示我国生猪养殖机械化、智能化程度及生产效率偏低;3)生猪综合养殖成本,以牧原股份、神农集团、新希望为代表的规模企业2022年平均超过4.0元/kg,2023年目标成本最低定位为“3.88元/kg以下”,纵使非洲猪瘟疫情防控造成养殖成本上升,仍显著高于欧美国家的2.5~2.75元/kg。

生猪产业竞争力的弱势自然导致猪肉进出口不平衡。尽管我国是世界生猪生产大国,猪肉年产量接近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但自2007年开始,我国从猪肉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鲜冷猪肉的进口量大幅增加。2020年我国冷鲜猪肉进口量达到历史最高点的439万t(2021年进口433万t,2022年进口176万t),加上127万t的冻猪杂碎,进口猪肉制品量占国内猪肉产量的14%,进口依赖程度达空前水平。其中,除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国内猪肉生产与市场供应外,重要的因素便是欧美国家低生产成本带来的价格优势,即使过程运输及产品检疫等环节繁琐,但仍存在较大的利益空间,充分说明我国生猪产业竞争力急需提升。

2.3 饲料粮供应明显不足,饲料原料价格波动大

随着外种猪的引进及外三元杂交猪的规模化生产,我国传统饲养模式显然不能胜任生猪产业化生产,玉米、大豆需求量急剧增加,猪、人争粮现象严重。目前,我国大豆需求量每年约1.1亿t,而国内本地大豆年产量仅1 600万t,85%的大豆依赖进口。受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影响和疫情牵制,价格与质量波动大,给畜牧生产构成严重的威胁,大豆等饲料粮的进口依赖也逐渐演变为我国生猪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2021年3月,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推进玉米豆粕减量替代工作的通知》,给出饲料中玉米豆粕减量替代方案;2021—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针对饲料粮生产先后提出鼓励发展青贮玉米、严控玉米为原料的燃料乙醇加工、提升玉米单产,以及稳定大豆生产、大力推进大豆产能提升、深入实施饲用豆粕减量替代等要求,防止饲料粮供应及原料价格大起大落危机畜牧生产,但实际生产中饲用蛋白产业化替代仍需较长的摸索过程。

2.4 非洲猪瘟防控和粪污资源化利用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非洲猪瘟病毒在长期流行过程中逐步呈现多样性趋势,人为因素造成的基因缺失变异株结合Ⅱ型野毒株,给猪场生物安全带来更高的挑战,临床表现出急性、亚急性、慢性型及Ⅰ、Ⅱ型毒株混合感染等多种类型,极大地增加了猪场疫情防控难度和复杂性。目前,部分中小规模养殖场因缺乏良好的生物安全防控措施与条件,导致非洲猪瘟疫情呈区域性、短暂性、散发态势,对猪周期及市价造成较大的影响。针对非洲猪瘟无有效疫苗及特定用药的流行背景,养殖场必须以谨慎的态度严防死控,把疫情控制在大门外。尤其多层楼房养猪,高密度、大容量带来的生猪免疫力下降,疫病防控更是重中之重。

养殖粪污的资源化利用虽在逐年改善,但我国生猪主产区土地资源紧张,种、养结合不紧密,粪肥循环利用不通畅,精准施用技术需优化,全面落实粪污资源化利用仍存在一定困难。另外,沼气发电上网难、季节性强、利用度差,废水达标排放要求高、成本压力大。非瘟疫情发生后为稳产保供,政策、红利诱导下大量资本低门槛进入,短期内掀起生猪扩张高潮,比速度、比高度、比规模,产能快速过剩,生猪价格断崖式下滑,不仅严重挫伤养殖积极性,更带来严峻的环保问题。

未来发展走势

3.1 膳食结构调整,猪肉总需求量降低,特色品牌产品需求增加,消费呈现多元化

近年来,非洲猪瘟、新冠疫情双重叠加的背景下,生猪产业经历产能急骤下降、价格空前高涨、全力稳产保供、到如今的生产略显过剩,人们的消费习惯也随着产业发展及经济形势变化发生改变。首先,双疫后消费者似乎习惯于“少吃猪肉”的规避思维,年轻人群猪肉消费量明显下降;同时,猪肉、鸡肉间比价差导致机关、学校等团体猪肉消费量下滑;其次,中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猪肉需求总量刺激减弱,伴随着收入的提高,牛、羊、水产等多元化消费日益显现;第三,以黑猪肉为代表的特色品牌悄然兴起,未来市场对特色、高端产品需求增加;第四,80后到00后新生代人群生活、工作节奏快,预制菜、肉制品及快餐等多元化消费格局基本形成。

上一篇:从“猪景房”中窥见乡村振兴新思路

下一篇:双碳背景下生猪产业发展挑战与路径探索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