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论坛 > 养猪业篇 > 文章

我国生猪产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时间:2020-04-29    点击: 次    来源:新浪财经    作者:赵广钰 - 小 + 大

2.4 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

标准化规模养猪场质量安全风险管控的意识不断增强,按照《畜牧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养殖档案、健全防疫制度、规范投入品使用,生产管理更加规范,有力地保障了猪肉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屠宰检疫和肉品品质检验制度的推行,有效提高了屠宰企业上市肉品质量。

2.5 养殖区域分布广泛

我国生猪养殖分布比较广泛,但相对集中在粮食主产区。前十大主产省为:四川、河南、湖南、山东、云南、湖北、广西、广东、河北、江苏。四川养殖量位居全国首位,其出栏量占全国总出栏量 10%左右,消费流向比较好。我国居民对猪肉消费习惯主要以热鲜肉消费为主,就决定了生猪养殖地和消费地比较近。另外中东部气温适宜,水源方便,有利于生猪生长,中东部以及南方经济比较发达,人口比较多,多方面原因造成我国生猪养殖主要集中在华东、华中、西南和华南。东北地区养殖量也比较大,主要供往京津冀内蒙一带,东北地区也有养殖优势,饲料成本比较低,铁路陆运交通便利,地域辽阔适合规模化企业发展。 

2016 年,国家发布“十三五”生猪产业发展规划规定,将四川、河南、河北、山东广西、海南和重庆划为生猪养殖重点发展区,以供北上广深等沿海城市生猪需求。为保护水资源和环境资源,长江中下游和南方水网区的两湖、长三角、珠三角一带规划为约束发展区。东北地区、内蒙古和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地区地域辽阔,粮食资源充足,适合养殖规模化发展,增长潜力大。山西、陕西等西北地区地域宽广、可实行规模化发展,但是受缺乏水资源、民族饮食习惯不同、养殖基础薄弱等的限制,定为养殖适度发展区域。 

受制于非洲猪瘟疫情问题,原规划推进步伐或有所放缓,但总体规划具体情况为:

从目前的情况看,东北地区的养殖优势不断扩大。东北具备一定的资源优势,玉米(2096, -2.00, -0.10%)临收储政策取消后,玉米各地区的价差逐步趋于合理,东北地区玉米价格较低,由原来的“资源劣势+物流劣势”转变为“资源优势+物流劣势”,产业转移的动力逐步增强。东北振兴和南方加大环保的大背景下,“南猪北养”趋势明显。

此外,受到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原规划有可能将关于限制生产相关的规划措施放缓执行,去年8月起国家就连续出台多个政策确保生猪供给,今年国务院2月5日出台的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后,生猪供给保障政策力度再上一个台阶。文件第三章第(十五)项指出,“生猪稳产保供是当前经济工作的一件大事,要采取综合性措施,确保2020年年底前生猪产能基本恢复到接近正常年份水平。落实“省负总责”,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强化县级抓落实责任,保障猪肉供给。坚持补栏增养和疫病防控相结合,推动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强对中小散养户的防疫服务,做好饲料生产保障工作。严格落实扶持生猪生产的各项政策举措,抓紧打通环评、用地、信贷等瓶颈。纠正随意扩大限养禁养区和搞“无猪市”、“无猪县”问题。严格执行非洲猪瘟疫情报告制度和防控措施,加快疫苗研发进程。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落实防疫人员和经费保障,在生猪大县实施乡镇动物防疫特聘计划。引导生猪屠宰加工向养殖集中区转移,逐步减少活猪长距离调运,推进“运猪”向“运肉”转变。加强市场监测和调控,做好猪肉保供稳价工作,打击扰乱市场行为,及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支持奶业、禽类、牛羊等生产,引导优化肉类消费结构。推进水产绿色健康养殖,加强渔港建设和管理改革。“而后地方各级政府响应中央号召,出台配套政策保障生猪供给。

上一篇:生猪产能复苏不能只靠政策“营养”

下一篇:屈冬玉:中国生猪产业发展趋势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