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产品安全 > 动物检疫 > 文章

口岸入侵病媒生物特征及防控策略

时间:2019-09-18    点击: 次    来源:中国动物检疫    作者:林颖峥 - 小 + 大

1.4 入境病媒生物随季节变化

根据上海口岸入境病媒生物截获量分析,随季节走势一般为:一季度截获数量最少,二季度逐步走高,在三季度截获数量达到峰值后,四季度逐步下降,这一曲线变化基本与病媒生物的生物习性和季度变化情况相吻合,体现出病媒生物活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2 防控策略

入侵是指病媒生物从原生的某一地域被动或主动到达另一地域生存、栖生、繁衍的过程。对口岸入侵病媒生物的防控着重于三方面:强化源头治理,切断入侵途径,目的地综合防控。

2.1 强化源头治理

入侵病媒生物的源头在境外,因此需加强源头治理,即加强境外的病媒生物监测与指导防控,减少通过入境交通工具或人为扩散。一是在 WHO 框架下,与周边陆路国家实施联合监测、加强合作等事宜,建立境外传染病监测哨点,加强监测;二是注意收集源头国家的病媒生物疫情信息,包括疫情范围、发病率、致死率、疫情进展、病媒生物种类、密度、该病媒生物在我国的分布状况等;三是建立病媒生物疫情信息通报合作机制,加强口岸突发病媒生物疫情的应急处置合作,加强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技术交流合作,加强病媒生物人才交流合作,达到双赢之局。

2.2 切断入侵途径

根据上述口岸入侵病媒生物的入侵特征,加强对入境交通工具、集装箱、货物、邮包、行李的查验,严防境外病媒生物的入侵,特别是针对空集装箱、交通工具、动植物产品、废物原料、木材等入侵风险较高的物品,这应该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拦截效果。近年来,国境口岸海关检疫部门构建的查验体系,有效减少了境外病媒生物随入境交通工具及其货物、邮包的入侵。

2.3 目的地综合防控

2.3.1 加强本底调查 口岸范围较广,生境较为复杂,水路口岸具备供病媒生物孳生的水源条件,陆路口岸则直接在国境交界处,栖息环境类似,空港口岸一般远离城市,同时口岸小生境中人员相对密集,有住宿、生活、餐饮、工作等区域,同样具有病媒生物栖息繁衍的场所,这也给入侵病媒生物种群繁衍、定殖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因此,加强口岸病媒生物的本底调查,了解口岸病媒生物的基本状况,包括密度、种群、季节消长等情况,有利于尽早监控入侵病媒生物入侵时间,采取进一步的防控措施。为有效防止病媒生物及其传播的疫病经国境口岸传入传出,科学预警疫病的发生、发展和流行,进一步规范国境口岸(含输入性)病媒生物监测工作,保护国门生物安全,原国家质检总局于2016 年印发了《国境口岸病媒生物监测规定》,进一步规范了口岸病媒生物的监测。同时,国家防疫、检疫等主管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监测和控制标准,为口岸病媒生物的监控提供了依据。迄今各口岸开展了近 30 余年的病媒生物监测,积累了大量病媒生物监测数据,口岸病媒生物的种群、密度、季节消长等都有了厚实的数据基础,为进一步监控外来病媒生物提供了可能。根据本底调查获得的病媒生物的种群、密度、季节消长等情况,结合当地或国际疫病疫情发生情况,作出有效预警,可防控病媒生物,切断疫病的传入或传出途径。

2.3.2 口岸区域治理 口岸区域的病媒生物治理也应是入侵病媒生物防控策略的重中之重。刘起勇曾提出“病媒生物可持续控制”,即“基于健康、经济及生态环境综合效益,开展及时、有效的病媒生物监测,对病媒生物及相关疾病做出风险评估和控制规划,综合、有序地选择生态友好的控制技术和措施,始终实施监测指导下的病媒生物综合控制和管理,开展多部门合作及全民参与的协调行动,将病媒生物长期控制在不足为害的水平。”

3 发展与思考

3.1 加强队伍建设

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存在队伍建设短板。一是高校极少设在此类专业,二是即使有相类似专业,人员往一接触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就体会到工作环境艰苦、枯燥,有相应背景的专业人员多不愿从业或短期从业。为加强队伍建设,一方面应在高校设立相应专业,或定向培养,以解决专业的问题,另一方面应加大内部培养、培训,以专业带非专业,形成人才梯队。

3.2 应用新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口岸入侵病媒生物的防控也需紧跟时代的发展,着力于应用或开发新的技术,如自动监测系统、生物基因技术、大数据分析、自动识别技术、云计算、电子地图、生物雷达等等,可用于口岸入侵病媒生物的监测与防控。

上一篇:“贩猪团”的危险与暴利

下一篇:云南首批活猪合法起运广东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