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论坛 > 牛羊业篇 > 文章

我国肉羊产业将发生十大转变

时间:2019-01-02    点击: 次    来源:河北省畜牧良种工作站    作者:吴丽卿,闫振富 - 小 + 大

目前,我国的养羊业正处在一个重要的战略转型期,即绵山羊品种结构从毛、绒用羊为主转向肉用羊为主,羊肉生产结构由成年羊肉转向羔羊肉,饲养方式由粗放式经营逐渐转向集约化、商业化。此外,在这个转型期,养羊业各环节正在悄悄地发生着转变,研究这些转变,认识这些转变,掌握这些转变方式和规律,对推动养羊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养羊业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提升养殖水平,提高养殖效益,促进供给侧结构改革作用巨大。现将这些转变逐一进行分析,与同行探讨,为养羊生产提供参考。

1  养殖观念的转变

随着肉羊产业的发展,养羊逐步摆脱家庭副业的地位,逐渐转变为农村经济的主要产业,成为当地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增收的新途径,即养羊业由谋生手段向促进产业发展方向转变。随着科技的进步,规模化程度的提高,新成果、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和应用,养羊企业对管理、生产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专业化、高素质的技术人员成为企业生产和管理的主流,文化水平低、技术能力差的人员不能胜任现代化养羊业的发展,将退出养羊业的历史舞台。

2  养殖品种的转变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西北、东北地区,内蒙古、西藏等省主要以饲养绵羊为主,而长江以南及中原一带以饲养山羊为主。各地的地方品种抗逆性强,但养殖效率低。过去,养羊者只重视在本品种内调剂,并不重视优良品种的引进和利用。随着养羊业的快速发展,对饲养品种的认识和利用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是逐步加强对适应性、抗病力强、繁殖性能好的地方优良品种采取保护措施,并不断进行选种选育,保障种质资源不流失。二是利用当地这些肉羊品种为母本,从国内外引进在当地适应性强、产肉性能好、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的优秀种公羊对本地品种进行杂交改良,采用杂交优势生产商品羊,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加快肉羊生产速度,实现供给侧结构改革,达到肉羊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保障供给的目的。

3  养殖区域的转变

牧区、半农半牧区是我国养羊的重点区域,这些地区以草原广袤为主,部分或处山坡丘陵,占地面积大,气候寒冷,基础设施较差,冬春饲草供应不足。特别是禁牧以来,饲草供给更难得到保证。随着人类对羊肉消费量的增加,牧区、半牧区的羊肉产量不能满足市场供给,在市场杠杆、国家政策等方面的调节下,养羊业逐步向自然条件好、饲草料资源丰富的农区发展。农区有充足的秸秆资源及粮食下脚料、工业副产品,配合肉羊饲草料的开发、加工、配制及饲喂方法等配套技术,保证了优质饲草料的充分供给。同时,达到了秸秆过腹还田、农牧有机结合、附产品资源化开发利用的目的,提高了农区单位面积综合效益。

4  饲养模式的转变

我国养羊有放牧、“放牧+补饲”、舍饲三种模式。放牧作为牧区和半农半牧区传统的养羊模式,受季节和气候影响较大,容易出现“夏饱、秋肥、冬瘦、春死”的现象。同时,根据保护生态环境和草畜平衡要求,发展数量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必须向农区转移。“放牧+补饲”是当今牧区、半牧区和山区常用的方法,该方法可充分利用当地夏、秋季节自然资源的草地,降低饲草成本,在冬春季补饲部分饲料,满足羊的营养需要,但存在补饲饲料来源不稳定、价格高的问题,这种模式缩小了养羊的利润空间。因此,放牧、“放牧+补饲”这两种模式均受到了挑战,舍饲模式应运而生,并将在部分地区广泛开展,其最大优势是可充分利用农区大量的秸秆等,提高农作物的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但相对于放牧,存在养殖成本高、效益低的问题。未来,标准化、规模化舍饲养殖将是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技术创新、分阶段养殖是饲养模式的发展趋势。

5  养殖规模的转变

过去,我国养羊业以零星散养为主,规模小,弊端多。一是管理粗放,饲料、饲草品种单一,营养不足或不全面、不平衡,致使羊体质下降,生长速度缓慢,易引发疫病;二是许多实用科学技术得不到应用,效率不高,养殖效益差;三是难以形成批量商品,出现了有产品无市场,销售价格没有话语权的问题。因此,加速了养羊业由零星散养向规模化推进。近年来,大多养羊企业理智大于盲从,充分考虑其资金、技术、管理水平、当地自然环境和资源禀赋、粪污无害化处理能力等综合因素,适度规模的集约化、规模化养羊模式取得了很大进展。据统计,2013年,全国100只以下小规模饲养比重连续三年降低,规模化饲养比重实现三连增,特别是500~1 000只和1 000以上的规模化养殖比重明显提升,相比2010年,500~1 000只和1 000只以上规模化比重分别增长了61.8%和93.1%。2014~2015年,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继续上升,有利于保障市场羊产品的有效供给、食品安全、疫病防控和养羊集成技术的充分发挥,提升了养殖效益。

上一篇:我国牛业发展呈现五大特点

下一篇:我国肉羊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