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论坛 > 牛羊业篇 > 文章

奶站管理与奶源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时间:2010-02-22    点击: 次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报    作者:佚名 - 小 + 大

    “婴幼儿奶粉”事件后,在政府、企业等各方共同努力下,奶站管理和奶源发展出现了明显变化,很多地方在实践中也形成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但是,在当前特殊的宏观经济形势和奶业市场条件下,奶站管理和奶源发展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困难。我们受农业部奶业管理办公室的委托,对内蒙古、宁夏、陕西、山西、河北、辽宁、河南、重庆、四川9个省份15个市(区)的奶站管理和奶源发展现状进行了实地调研,共走访奶站65家。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就为打造“质量安全得到保障、奶农利益得到保护、原奶生产得到促进、奶源市场得到稳定”的中国奶业提出若干建议。
  一、奶站管理和奶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奶站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1、奶站发证工作总体进展较慢。由于各省奶站数量和发证尺度把握的差异较大,发证情况也存在很大差异:有的省份个体奶站数量较大,标准化程度参差不齐,难以在短时间内完全过渡到乳品企业、养殖场和合作社三个主体,发证的进展比较缓慢;有的省份发证尺度相对把握较宽,发证比例很高;也有的省份认为奶站验收发证细则不够详细,尺度把握较为谨慎,甚至部分地区还没有全面开展发证工作。截至2009年3月,陕西、山西、宁夏三省累计核发生鲜乳收购许可证占全省登记奶站数量的比例分别为32%、22.9%和2.5%。
  2、养殖小区地位尴尬。养殖小区并非《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规定的三大合法主体之一。从产权角度看,养殖小区依然属于个体私营奶站,而它又有别于那些没有固定交奶户的个体私营奶站。鉴于其在奶牛养殖规模化、标准化等方面的作用,很多地方政府正在积极推进散户进小区的工作。因此,养殖小区目前的地位十分尴尬,主体过渡的难度还很大。
  3、合作社奶站的作用不明显。奶农专业合作社是《条例》中明确规定的三个投资主体之一。但是从调研情况看,目前的奶农合作社发展较慢、数量很少,对保护奶农利益、保障质量安全的作用还十分有限。一些地区即使强行推进个体奶站过渡,也往往多为“虚”的合作社,流于形式,没有实现奶农专业合作社应有的功能。
  4、“驻站员”制度的作用有限。奶站清理整顿过程中一个较好的经验就是企业或畜牧部门派驻站员参与对奶站的管理;如蒙牛和伊利两家企业就在其直管、托管、监管的每一个奶站都派驻了驻站员,对生鲜乳的收购过程和质量控制方面进行监督和管理。四川眉山地区的奶站也大多由当地畜牧部门派专人进行驻站监督。但对于企业来说,由于奶站数量众多,驻站员的培训、管理、工资等开支庞大,再加上监督所用检测器具等相关设备的成本很高,企业接管奶站的能力有限。尽管驻站员制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原奶质量,但是不负责、不敬业的驻站员比例很大,奶站奶质不合格的情况依然屡屡发生。对于畜牧部门来说,由于人员编制有限,也难以派出如此庞大的监管队伍。另外,基层农牧业部门在人力、财力等各方面捉襟见肘,使得驻站监督的效果大打折扣。
  5、监管范围不断扩大,但监管力量较为薄弱。“婴幼儿奶粉”事件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违禁添加剂、生产流通环节等各方面的监管范围在不断扩大,监管任务日益繁重,监管能力和手段还不适应当前工作的要求。由于监管力量的薄弱,很多地方对奶站的日常监管还不够,执法力度尚待加强。从调研的情况看,尽管大多数奶站基本建立了卫生消毒制度、生鲜奶日常检测制度、质量监督员工作制度等规章制度,但是生鲜乳收购、销售、检测等三项重要记录还没有得到完全落实:没有填写、临时填写、填写不完整的情况十分普遍。同时,一些地方的奶站虽然各种证照(收购证、防疫证、健康证等)都已齐全,但卫生条件仍然较差,挤奶手段和程序上也都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
  6、奶站补贴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目前,各地奶站的机械设备、检测仪器等配置水平总体还较低。但购置补贴等优惠政策多数仅针对新建奶站或新购置机械设备而制定的,对于已具有相关机械设备但承受着较大生存压力的奶站,还没有具体的相关政策扶持。因此,已有奶站,特别是规模较大的奶站,目前享受到的挤奶机械购置补贴还较低。

上一篇:羊业发展的出路在于经营体制创新

下一篇:专家解析今年奶牛行业态势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