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兽医战略 > 文章

非洲猪瘟——我国养猪业的重大威胁

时间:2018-11-10    点击: 次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仇华吉等 - 小 + 大

4.   防控措施和建议

ASF 疫情在我国高频度、跨区域大范围出现,并有持续蔓延之势,防控形势异常严峻。非洲猪瘟的传播方式众多,发病猪及感染猪的排泄物、分泌物、猪肉及其制品以及污染的运输车辆、饲料、人员、衣物、鞋子等均为重要的传染源,特别是感染猪的调运会加速疫情的传播。

4.1 进一步加强防控措施

为了更有效地遏制当前 ASF 疫情的蔓延,建议尽快成立国家 ASF 应急中心,由中央统一协调和督导兽医防疫、检验检疫、海关、交通、公安等相关部门,联合开展 ASF 疫情筛查、处置、猪只调运监管、猪肉及相关产品运输检疫等措施;立即启动重大疫情 I 级应急响应,暂停跨省市猪只调运,严控跨区域猪只流动。同时抓紧研制符合生物安全标准的生猪调运装备,建立可监控、可追溯的生猪调运体系;完善疫情诊断机制,疫情确诊要有两个以上的有资质专业机构相互印证,防止疫情错判或漏诊,冲击养猪业和食品安全、浪费防疫资源乃至引起社会动荡,造成巨大经济和社会损失;加强对基层从业人员的培训,确保防控措施有效落地。养猪场(户)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生物安全水平,严禁使用泔水喂猪,避免家猪与野猪接触,防止软蜱等吸血昆虫的叮咬。加强疫情监测,一旦发生疫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严格封锁、扑杀、消毒、移动控制,严防疫情扩散。严禁从有 ASF 疫情的国家或地区进口猪及其产品,对进口猪及其产品的入境运输工具进行严格监督、检查、登记和消毒,防止运输工具机械传播。对国际航班、火车、船舶的废弃物和泔水等严格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家猪接触感染。

4.2 加快开展科学研究

组织具有高级别生物安全设施的研究机构进行联合攻关,研制更加快速高效的检测和防控技术,加强流行病学调查,追溯疫情来源,对流行毒株进行遗传和分子特征解析和致病性等研究,评估疫病传播特点和传播风险。由于目前尚无有效的 ASF 疫苗,开发安全有效的疫苗迫在眉睫。

4.3 加强国际合作,吸取他国 ASF 防控的经验和教训

西班牙、海地等国家应对和根除非洲猪瘟的成功经验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以西班牙为例,ASF 于1960 年传入西班牙。1985 年之前,西班牙仅采取扑杀阳性猪群和进行消毒处理等措施控制该病,疫情未能得到有效控制。之后,西班牙颁布了非洲猪瘟根除计划,采取了一系列防控措施,包括建立流动现场兽医团队网络体系;对所有猪场进行血清学监测;提高养猪场的生物安全水平;迅速拔除所有疫点,对受威胁区进行病原学和流行病学调查,及时对生产者进行足额补偿;严格控制猪只移动。通过及时准确的监测和严格有效的封锁和扑杀等措施,在根除计划颁布后 10年成功根除了该病[60]。一些发达国家之所以长期保持 ASF 无疫状态(或者即便疫情传入也能及时予以根除),总结起来关键在于:具有完善的监测计划和迅捷的预警响应系统;具有完善的疫情控制体系和强有力的防控技术支撑;具有严格的动物流动监管体系和动物产品可追溯体系;具有相对发达的养猪业(多以规模化猪场为主),生物安全措施比较健全[61-62]。反观俄罗斯,ASF 自 2007 年起流行 11 年,愈演愈烈,主要原因在:疫病防控体系薄弱,缺乏集中系统的防控计划,导致监测系统不完善,疫情应对滞后和疫病扩散;感染猪及其肉制品的非法贸易、泔水饲喂、发病猪的不当处置等,导致疫情大面积扩散;现代养猪业相对落后,散养户较多,加大防控难度;虽然实行扑杀政策,但经济补偿不到位,造成农场主不配合(隐瞒疫情和处置情况),贻误防控时机[61,63]。

5. 结语

ASF 是一种急性、出血性、致死性极强的重大疫病,一旦爆发,将重创疫区国家的养猪业和国际贸易。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国际贸易往来日益频繁,该病呈现全球流行态势,对世界各国的养猪业构成持续的威胁。曾经离我们还很遥远的 ASF 瘟疫,已成为迫在眉睫的威胁,在短短二个多月内迅速蔓延至我国 10 多个省份,持续扩散和流行的风险极高。ASF 流行病学复杂,宿主媒介涉及家猪、野猪和软蜱,在三者之间保持着复杂的周期循环。因此,ASF的预防和控制需要更好地了解该病的流行病学,从而实施有针对性的措施。目前尚无针对 ASF 有效的治疗方法和疫苗,因此迫切需要研究早期快速的ASF 检测及防控技术,以及时发现 ASFV 感染猪并及时扑灭疫情。基于抗原或基因组的 ASFV 检测技术,可大大节省诊断时间。随着分子技术的发展,移动式 PCR、等温扩增和试纸条等检测技术等可实现快速现地诊断,且具有良好的敏感性,但该方法还需要大量的验证才能用于临床诊断。目前商业化的 ELISA 试剂盒虽然可以用于检测 ASFV 抗体或抗原,但其特异性和敏感性还有待提高。由于 ASFV 具有庞大的基因组结构和复杂的免疫逃逸机制,使得研制有效的疫苗成为难题。未来需要深入解析病毒毒力相关基因、免疫保护性相关抗原、有效的抗原递送系统以及高效的免疫佐剂。同时,鉴于核酸疫苗、亚单位疫苗、病毒活载体疫苗的效力有限,应着力研制基因缺失疫苗和弱毒疫苗,解决安全性(无残余毒力、不长时间排毒)、稳定性(体内外稳定,不发生返祖突变)、免疫效力(特别是对异型的交叉保护)、鉴别诊断(不影响监测)等难题。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罗玉子、孙元、王涛、仇华吉(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哈尔滨 150069),收稿日期为2018年8月28日

参考文献(略)

上一篇:抗击非洲猪瘟必须要攻克的几个堡垒

下一篇:非洲猪瘟疫情引发的思考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